时间:2024-05-11
方六
我国法定的节假日,算上周末双休,一年的公休假日为115天,再加上年休、探亲等假期,一年中可以休息的时间占到了全年的三分之一。不过,在现实中总会遇到单休、加班、值班等各种零零碎碎的问题。那么,如果时间回溯几百上千年,我们的老祖宗们都是怎样放假的呢?
五日一休还是十日一休
根据史料研究,我国的假日制度始自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汉律》记载,早在西汉时就有明文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意思是公务员每五日休假一天,上四天班,第五天则放假洗澡更衣,修发刮脸。《汉书·郑当时传》记载:“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休沐。”《汉书·万石君传》也记载:“每五日洗沐归谒亲。”所谓“休沐”或者“洗沐”,唐代《初学记》里解释得十分清楚:“休假亦曰休沐。汉律,吏五日得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自那时起,古代官员的假日就称“休沐”或“洗沐”,这些天里可以擦洗打扫或者走亲访友、游山玩水,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隋唐。
唐代永徽三年,朝廷改“五日休沐” 为“十日休沐”,即 “旬休”。据《古今事务考》记载:“唐高宗永徽三年以天下无虞,百司务简,每至旬假许不视事,以宽百僚休沐。”那时候的官员每十天休息一天,分上旬、中旬、下旬各一天。又称作“浣”,即洗沐之意,从此假日又有了“浣”的称谓。 “旬休”规定颇为严格,凡三品以上官员,休假前要“告假”,假期满后要到衙门销假,是谓报到,否则,就要扣发一个月的俸禄,甚至于罢官。
官员也可以请假,分予告和赐告两种。予告是由国家依法准予休假,赐告则是因为生病给予的病假。三国时期孟康的《汉书注》曰:“古者名吏休假曰告。”《汉律》中则有:“吏二千石有予告、赐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当得也。赐告者,病满三月当免。”告,也称急、宁和休假,这种假期一般来说都不固定。还有丧假,依丧服制度,长者三年,短者三十六天。
唐代时,每年的“清明”“冬至”还放一到三天假,让官员回家祭祀祖宗,称为“至日”。此外,还有各种节令假(如春节假七天)、定省节(三年探望父母一次,共三十五天)、婚假(九天)、丧假(视与死者关系而定时间长短)、病假(最长不超百日)。
假期最多的宋朝
宋朝官员休假日较唐代增加,休假制度更加宽松,出现了以前没有的各类节日,他们全年的实际休假达到九十八天。此外,大臣的私祭日(父母或祖父母死亡之日)准假一日。为鼓励官员按时退休,自宋神宗以后准许官员带职致仕,并对退休官员给予种种礼遇和优待,一度准予领取全俸,并设置大量宫观安置致仕官员。尽管如此,很多官员虽年满七十却仍不欲仕。
在宋朝,春节放假七天,冬至放假七天,清明节放假七天,元宵节放假七天,天庆节放假七天,竟然有五个黄金周。天庆节其实是宋真宗定下的节日,据说宋真宗在位时的某年某月某日,天上掉下一封信,信上写了一些话,大意是夸宋真宗这皇帝当得好,可以万寿无疆。宋真宗一高兴,就把那天定为“天庆节”,号召全体国民在那天集体放假,普天同庆。此外,宋朝的小黄金周更多,夏至放假三天,腊八放假三天,七月十五鬼节放假三天,九月九重阳节放假三天,二月二中和节又放假三天,到了皇太后过生日那天,叫做“天圣节”,再放假三天。一年至少有六个小黄金周。
宋代的春節虽然也是七天假期,但经常跟其他假期连在一起,这一连,就成了长假。比方说,宋太祖赵匡胤的爷爷是腊月初七去世的,皇帝便把这天定为假日,放假三天,从腊月初六放到腊月初九。到了腊月初十,还没上班呢,宋仁宗之母章献太后过生日,又放假三天。章献太后的生日刚过完,冬至又到了,放假七天。紧接着到了天庆节,又放假七天。然后春节到了,再放假七天。春节期间,皇后生了个小皇子,皇帝一高兴,又给了三天假。这三天假刚过完,元宵节到了,再放假三天。你瞧,一个在宋朝上班的人,他的春节假期常常从腊月上旬就开始了,到正月中旬才告结束,满满当当一个多月。
元朝假期大缩水
公元1264年是对忽必烈极其重要的一年,经过四五年征战,他终于击败了另一名汗位的有力竞争者,自己的弟弟阿里不哥。此时,南宋政权已经岌岌可危,还在临安勉强享受最后十几年光景。解决了内忧的忽必烈,开始从容谋划新秩序,其中,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一项,就是官员休假制度。这年八月,忽必烈颁布了一道规定:京府州县官员,每天必须“参议词讼,理会公事”,但“若遇天寿、冬至,各给假贰日;元正、寒食,各叁日;七月十五日、十月一日、立春、重午、立秋、重九、每旬,各给假壹日”。
宋朝灭亡后,元朝保留了宋朝的机构和全部行政官员,也沿袭了唐宋“十日一休沐”的旬假制度,不过,节假日骤减。从这道规定中可以看出,天寿是皇帝生日,其余节假日则是传统节日,假期加起来共十六天,加上旬假三十六天,元代初年的全年公休假期只有五十二天,比宋朝少了一半还多,并且“公务急速,不在此限”,遇上急事就不能放假了。
这条规定还涉及官员病假,如果在外地出差病倒,要通知当地政府验治,病好了之后还要带着病历本回来。
八年之后,也许是病假已经成为被官员用作偷懒的普遍借口,朝廷又规定,凡官员请病假的,只要病休超过一百天就停发俸禄,而自停发之日起,无论官员身体状况如何,限十二个月内必须归队。假少了,病假也不好请,官员们难免有意见。到了1277年,忽必烈又颁令将旬假每月三天改为五天,每月初一、初八、十五、二十三和乙亥日休息,接近了汉代五日一休沐的频次。
明清长假在冬季
明代的假期比元朝进一步减少。明太祖朱元璋整顿官吏用典之重令人瞠目结舌,洪武四大案几乎杀了全国四分之三的官员,他对官员的休假也是极为苛刻的。洪武六年(1373年),朱元璋让人“考古休沐假日”,考察前代做法的结果是决定百官“每月五日给假”,不是每月给五天假,而是每月五号放一天假,全年只有十二天。与这些假期相匹配的考核也很严格,当时的地方官衙“侵晨署事,日入方散”,官员们不仅披星戴月上下班,署衙中的典吏兵卒,也要在出勤簿上上班“画卯”,下班“画酉”。
明代时,大部分传统节日的休假都被取消,只剩下冬至、元旦(正月初一)、元宵节三节有假,冬至放假三天,元旦放假五天,元宵节则从正月十一开始放假十天。在明宣宗朱瞻基执政期间,这位喜欢各式休闲娱乐活动的皇帝较为体恤下属,曾经多次延长冬至和元宵节的假期,比如宣德四年元宵节,“特赐百官节假,自正月初一日至二十日,饮酒为乐”,把元旦和元宵搁一起放假二十天,在宣德九年,更是将元宵假延长到近一个月。不过,这些延长的节假只有京官才能享受到。
明代在冬季的长休,到了清代演变为冬至、元旦、元宵三个节假正式打通的封印长休制度,官员把大印封存起来各回各家,一下休息一个月。官方的封印时间,一般是在年末的腊月十九至二十二,开印时间是正月十九至二十二,具体时间,由掌管天象历法的钦天监选出吉日颁布天下。所以,清代的官员们在岁末年初都较为轻松,不过这样长假后来滋生了不少社会问题,一些地痞恶霸趁着“政府空白期”为非作歹,让地方官在休假和加班之间颇为纠结。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