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道光皇帝想吃碗粉条汤, 内务府报出天价

时间:2024-05-11

吴金

在中国历史上,天子号称“富有四海”,以天子之尊崇尚节俭,而且毕其生如一日,道光皇帝堪称首屈一指。

但是,史学家论起道光皇帝的节俭,往往带有些揶揄的色彩。因为他节俭得过分了——该省的一定要省,不该省的也必须省,这就超出了节俭的范畴,显得吝啬了。所以,说他“抠门儿”好像并不过分。

话说这一天,居于深宫之内的道光皇帝不知是因为犯了嘴馋呢,还是为了“忆苦思甜”,突然想起要吃“粉汤”,吩咐内务府尽快贯彻落实。这里有两个名词先解释一下:第一,什么是粉汤;第二,内务府又是干什么的。

粉汤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说白了,就是羊肉炖粉条,是京城常见的街头小吃。内务府不是管理国家的政府机关,而是一个服务于皇室、掌管后宫事务、打理皇家产业的机构,下设“七司三院”,由皇帝的私臣、家奴充任领导、员工。内务府的功能非常庞杂,既是皇家的后勤总管,宫廷的膳食、采购、财务、仪礼、工程、警卫、赏罚、宫女太监,都归内务府管辖;同时,内务府又像是一个巨型“央企”,不但经营着矿产、皇庄、畜牧、织造等实业,而且垄断了玉石、人参、皮货等奢侈品的买卖,还从事当铺、放贷、放租等投资行业。

皇帝要吃粉汤的事情,当然也由内务府来解决。有两套解决的方案,第一套方案是在内务府的封闭系统内“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内务府系统内有最顶尖的厨师、最完备的厨房设施、最严格的餐饮标准,让厨师动手做一碗羊肉炖粉条,还不是小菜一碟?道光皇帝大概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给了内务府一份做粉汤的菜谱,“命依所言之制法制之”。

内务府很快给皇帝呈上一份做粉汤的预算报告,报价七万五千两白银。道光皇帝一看,大惊失色:“不就做碗粉汤吗,怎么要这么贵?”

按照道光朝白银对大米的购买力折算,这笔银子值一千多万元人民币。这么多银子,除了用于支付特供粉汤的成本之外,将有多少钱落入内务府大小官员的私囊,肯定是一笔糊涂账。

内务府的官员却不慌不忙地跟皇帝解释说:“皇上,这个预算可是严格按您的菜谱列出来的。皇上您有所不知,御膳房要做粉汤,得先另盖一间厨房,这需要一大笔钱,还得请几个专职的御厨,又要一笔钱,还要添雇一帮打下手的,端盘送菜的,也需要钱,一笔笔算下来,共需经费六万两银。另外,常年费(每年购买基本物料的费用)尚须一万五千两,加起来是七万五千两。”

道光皇帝皱歪了眉头,说:“那就不用御膳房做了。朕知道前门外有家饭馆,能做此汤,每碗只售四十文钱。你们每日叫太监前去买一份回来就行了。”这是解决皇帝吃粉汤问题的第二套方案,即運用市场机制来满足需求。粉汤又不是稀罕物品,完全可以靠市场供给,并不需要内务府另起炉灶。前门外大街就有一家叫作“粉汤刘”的饭馆,厨师做得一手好粉汤,连皇帝都记住了它的价廉味美。

但过了几天,内务府官员向皇帝报告:“皇上,奴才派人找到了前门外那家饭馆,可是饭馆已关闭,粉汤买不到了。”最后,道光皇帝只好悻悻地说:“算了,朕不吃粉汤了。朕不能因为口腹之欲,滥费国帑。但朕贵为天子,而思食一汤不能得,可叹也。”(《清室外纪》)

“粉汤刘”的饭馆当然不会无缘无故关闭,显然,他们受到了内务府官员的威胁:不马上从北京城消失的话,有你们好看!为避祸,“粉汤刘”饭馆的老板不得不连夜逃到天津北大关,在那里开了新店。现在天津还有一条胡同就叫作“粉汤刘胡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