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特级教师黄兴安
新常态下的“常态”有哪些
——2016年小学毕业测试语文试卷简析
◇特级教师黄兴安
课程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总有一些理念经过大浪淘沙之后,成为我们的共识,变成了我们的价值追求。从毕业测试这项工作来看,各地的试卷基本上摈弃了偏题、怪题和难题,注重从积累、理解和运用方面检测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这一现象昭示着,毕业测试工作眼下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新常态”。而其中所谓的常态,就是事物呈现的正常状态。这种常态,是长期理性反思之后的淡定,是对新课程深刻理解之后的从容,它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入改革,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真正形成。那么,新常态教育背景下的2016年的小学毕业测试语文试卷,哪些理念变成了我们普遍的价值追求,成为了“常态”呢?
我还积累了描写梅花的诗句,如:“______,______。”
当然,我们学习语文不能拘泥于书本,还应该做到关注生活,正如东林书院中顾宪成的一副对联“______;______”。
江苏无锡市滨湖区的命题者巧妙地把诗句、楹联的识记考查置于特定的情境中,把“要我背”“要我默”变成了“我要用”的真实表达需要。对参加测试的无锡小朋友来讲,梅园和东林书院是再熟悉不过的景点了。当他们发现自己积累的赞颂梅花的诗句、表达读书情怀的对联,一下子和熟悉的地方、值得骄傲的本土文化名人建立了紧密联系时,那份运用的快感是不言而喻的。
例:毕业前夕,一位同学在毕业纪念册上用成语给自己“画像”:突出的优点——知过必改;明显的缺点——胆小如鼠;待人接物——与人为善;理想——品学兼优。请你也用成语给自己“画像”,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请任选三项作答,不得照搬上面那位同学使用过的成语)
突出的优点——______
明显的缺点——______
待人接物——______
理想——______
以往考查学生的成语积累,命题者常常想当然地要求学生写出几个表达同一主题的成语来,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识记负担。因为我们无法记住所有的成语,更无从知晓出题者会考查哪个主题的成语,更何况那只是一种僵化的机械的识记考查,意义不大。南师大附小的这道题目就出得比较新颖和有趣。首先,它尊重了学生作为个体的差
新课改以来,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毕业测试,建构主义的某些教学理论都得到了大家的推崇,比如说任务驱动法就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任务驱动下的测试,改变了以往单纯的知识搬家和被动参与的弊端,通过具体的问题探究和真实任务完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获得一种测试的成就感。仔细翻阅各地试卷,我们发现,较之以往,不少地方试卷上的题目与日常生活、地方文化贴得更紧密了。当熟悉的日常生活事件和地方特色文化营造出一种亲切而真实的语用情境时,学生就会感受到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不是僵化的,而是鲜活的、有价值的、富有生命力的。
例:学语文还要会运用。走进无锡梅园,我自然会吟诵王冕的《墨梅》后两句,______“,______”,其中“流”的意思是。这两句写出了作者______的精神情操。另外,异,满足了每个人不同的选择和表达。其次,它把冷冰冰的语言材料置放于“毕业前夕”这个特殊节点,词语立刻就拥有了情感的温度。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书写出来的这些成语,与自己建立了一种特征匹配,往深处说,就是这种运用融入到学生的生命和血液中去了。
不论我们承认与否,一些知识和技能,一定会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而不断落后,甚至惨遭淘汰。这就告诉我们,日常教学不能局限于知识的告诉和识记,而要把目光投向未来,想一想哪些是学生可以终身受益的,哪些是可以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的。
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语文课程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因此,毕业测试就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提升思维的含量。
例:下列语句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小学就要毕业了,我在同窗好友的赠言本上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我正在做作业,爸爸喊我吃饭,我忙回答:“我在写作业,你难道没看见?”
C.明明学习很优秀,但他从不愿意帮助别人,我真想告诉他:“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D.怎样才能写好文章,福楼拜通过生动的事例夸夸其谈,莫泊桑深受启发。
很明显,这一题主要测试学生思维的正确性。学生要想顺利地完成这一题,必须准确把握每一句话考查的重点在哪里,迅速明确考查重点的部分与具体语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这种联系是否合理,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例:用“______”选择合适的词语。
①为了更(精确精密)地测量数据,研究所最近购买了一台(精确精密)的仪器。
②几个人趁着夜色(悄悄地偷偷地)地潜入商场实施盗窃,这一切全被商场旁的监控探头(悄悄地偷偷地)拍了下来。
③只要学习方法得当,学习效率就会(事半功倍事倍功半),否则就会(事半功倍事倍功半)。
这一题考查的是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每一组词语到底该如何选择,学生必须在头脑中确定词语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摆脱认知片面性的纠缠和已知逻辑的诱惑,在比较中优化思维过程,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例:将下列错乱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它卧在湖的北岸,活像一条刚刚入水的龙。
②树干斜着,弯弯曲曲伸到湖中。
③说起垂柳,引人注目的当然是那株姿态奇异的卧龙柳了。
④龟裂的树皮,一块块的,像是龙鳞披在身上。
⑤树上还有一些枯枝断杈,仿佛龙爪。
⑥再往前看,树干却不见了,是龙头钻进湖水里去了吧?
A.③④⑤②⑥①B.③①②⑤④⑥
C.③①④⑤②⑥D.④②⑤⑥①③
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学生必须根据文字描写的对象,建立起事物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经过正确的逻辑推理才能完成。另外,重庆渝中区毕业试卷上要求学生用上排比的修辞方法编辑一条50字左右的短信,送给曾经给予自己关心和帮助的人,以表达真诚的感激之情。表面上看,命题者给定了表达的内容和范围,指定了表达的句式和修辞方法,实际上同样也考查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在阅读短文和习作测试中,命题者也常常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思维的创造性。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是北京市大兴区的毕业试卷,习作第二题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展开想象,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写记叙文,也可以写童话,还可以写寓言等”,为学生展现思维的创造性和深刻性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持。
这一切都启示我们,日常教学中必须注重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是因为,学生能力的形成、个性的发展、素养的提高,均离不开思维的参与。正如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能也无法把思维能力的培养从具体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剥离出来,它与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是融为一体的。只要我们选择一定的学习方式,沿着一定的学习方向,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经历一定的学习过程,那么思维的同步训练也自然蕴含其中了。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及时点拨学生的思维方式,引领学生的思维方向,鼓励其运用某种思维方法去经历学习活动中思维的整个过程。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这句话告诉我们唯有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好基础,才能取得成功。另外,还隐含了事物发展必须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和层级才是合乎逻辑的道理。一份优秀的毕业试卷,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必定要进行层级方面的统筹规划和设计,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即使是针对某项能力的考查,也要如此。就拿阅读短文这项测试来说,按照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比较理想的层级应该是从认知能力检测开始,然后依次检测学生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评价能力。这样就形成了由初级认知到高级认知、由封闭到开放的合理层级,检测指向更加清晰和明确。
例:真正的财富(短文略)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想入非非:______
歇斯底里:______
2.第4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中的“道德问题”是指______。
3.选词填空:在文中第4自然段横线上的空白处应该填()。
A.气愤B.委屈C.烦恼
4.第9自然段中“那K字是用大拇指轻轻擦过的”与上文中“______”这句话相照应,由此说明父亲的内心______。
5.作者说“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们家最富有的时候”是因为______。
6.结合文章谈谈你对“一个人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的理解。
上面第1题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从层级上来讲,属于理解能力。它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文本信息和个体经验对“想入非非”和“歇斯底里”两个词语作出符合文本语境的解释。第2题学生要想准确回答什么是“道德问题”,就必须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中奖的那张彩票是帮老板买的因此中奖的汽车也就不属于我们”,然后顺理成章得出结论。它和第1题一样,也属于理解能力这一层级。照这样一路分析下去,我们会发现上面阅读测试的题目层级并不是十分清晰。这就会导致阅读测试只是局限于直接的、明确的、无歧义的答案,从而失去了开放性,不利于激发学生从多角度多立场回答问题的创新思维。而课标又特别指出在阅读评价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例:丑洋槐(短文略)
1.用文中关键词语填空。
作者刚搬到新居,丑洋槐的样子是______第一个春天来了,丑洋槐的样子先是______然而,一天早晨它______。到了夏天,丑洋______槐的叶子。到了秋天,丑洋槐的叶子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①沁人心脾______:。
②驻足:______。
3.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一个拟人句。
4.由此可见,作者对丑洋槐的情感变化是由______到______,这种写法叫先贬后褒,其好处是:______。
5.有人说,丑到极致便是美到极致。也有人说,世上本不分什么美与丑,美与丑是我们的眼睛在搞怪。请你结合短文,选择上面两句话中的一句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这篇短文测试的题目基本上是按照“认知性能力(对短文内容的提炼和再认)→理解性能力(联系上下文解释词义)→应用性能力(按照拟人句概念去圈画和运用)→分析性能力(对文章写作手法的深入分析)→评价性能力(抓住事物本质联系来阐述观点)”安排层级的,显得比较合理。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就是,阅读测试所依据的评价理论不同,所呈现的题目顺序也会有所差异。这是正常的。
当然,新常态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毕业测试卷还表现出一些诸如“由单一走向综合”的“常态”。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展开了。
江苏无锡市蠡湖中心小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