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戴国林和他的22个孩子

时间:2024-05-11

刘清炎

澧县境内西北部,距县城50公里的闸口乡,有一个叫■樟村的山窝窝,一面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格外引人瞩目。戴国林和他的学校——■樟村小学就坐落在这里。

从严格意义上说,这所山村小学只能算作一个教学点,戴国林却赋予它一所学校的全部内涵。每逢周一,高矮不一的孩子们排着队伍,照例举行升国旗仪式,戴国林在国旗下的讲话成为这所学校雷打不动的“议程”。这所村小已有近50年的历史,成百上千的孩子从这里走出了大山。目前,学校只有他一位老师和4个年级的复式班,22名学生。其中,5个学生读一年级,7个读二年级,4个读三年级,6个读四年级。戴国林一个人教4个年级,既是校长,又是科任老师,语数外与音体美等课程全由他负责。往往前15分钟在给这个年级的学生上课,后15分钟又要跑到那个年级上课,他活像一个陀螺,有条不紊地旋转着。

由于生源减少,早在10年前,澧县中小学开始布局调整的时候,■樟村小学就被列入撤销名单。但那时,家长们都围着戴国林不肯走,“戴老师,我们的孩子怎么办?爬山涉水,太远了!我们不放心……”央求的目光,恳切的话语,望着这些淳朴的父老乡亲,戴国林心软了。就这样,一个老师,10多个学生,戴国林一待就是这么多年。

山村办学条件太艰苦了,简陋的教室只有一块黑板和一张用两个老式办公桌拼起来的讲台,墙壁和门窗上的累累伤痕无言地诉说着校舍的沧桑历史。只有学生们的课桌椅受益于国家“爱心课桌计划”,是统一配发的全新课桌。

47岁的戴国林已在农村扎根了30年。1983年他来到这里后,不仅教课,还种菜养鸡,修理漏水的校舍,照顾孩子们日常的吃喝拉撒。他说:“我是本地人,一个农民的儿子,我的根就在这里。只要不退休,我肯定会带好这群孩子的。”孤独、单调、清苦,仿佛一切都不在乎,这个朴实的汉子话说得很实在。

戴国林就像一缕春天的阳光给山窝窝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