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赖玉萍 刘 毅 田晓放 王其奇
(1.3.4.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2.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四川 成都 610017)
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成效的因素分析和对策研究
◎赖玉萍1刘 毅2田晓放3王其奇4
(1.3.4.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2.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四川 成都 610017)
理论信念教育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了目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成效的现状及其原因的基础上,从强化理论教育的与时俱进、注重教育接受的内化过程、突出核心价值的有效引领、发掘网络载体的教育功能、弘扬优秀人物的示范力量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和针对性的对策。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策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对美好前途的理性认识和价值判断。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基本素质的主要内容之一,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十七届四中全会更明确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大学生作为一个年轻群体,既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织部分,又是国家的未来。他们正处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也处于确立理想信念的重要时期。理想信念教育要取得明显的成效,就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增强其针对性和可接受性。因此,了解目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状况,分析影响教育成效的原因,就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成效是显著的,在对四川省内几所省属高校大学生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势,但同时也有一些对现实问题的困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理想信念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确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能在共同理想的基础上,把亿万人民凝聚起来,才能形成统一的步调和强大的战斗力。理想信念在大学生的人生定位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在理想信念、知识、情感、健康、金钱和名誉、权力等这些人生重要的东西中位列第二,有73.31%的同学认为: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国家崛起的力量,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美好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列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有60.41%的同学认为社会理想是最难实现的。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表明:我们所说的和谐社会,是一个更深层次的社会形态,是要以物质和精神上的相对富有为前提的。换言之,最终的目标也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们中国的社会,那自然是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和谐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还有很艰巨和复杂的工作要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起于垒土。”任何美好理想的实现,都应该脚踏实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一天每一件细小的事情做起。有70.45%的同学认为实现个人理想的起点就是学好专业拓展自己。作为大学生,虽然个人理想各不相同,但现阶段的目标却是大致一样的,就是把努力学习掌握专业知识作为我们的主要任务,这是实现更高理想的必经之路。
在理想信念的教育过程中,我们面临两个任务,既要帮助大学生确立个人的理想信念,又要在确立个人理想信念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把握社会发展规律,认清国家前途命运,认识自身的社会责任,确立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有53.58%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理想是毕业后找个好工作或是有一个幸福甜蜜的家庭;而有不到30%的同学认为要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或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这表明,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思想观念内化的过程,如何才能使教育和内化更有效,最终真正使大学生的个人理想与时代的要求相一致,与社会的发展相统一,与国家的复兴相联系,就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理想一经确立,就应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为之努力,方能达到理想的彼岸。然而实现理想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改革开放30年,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革、生活大变化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个思想大跃进、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主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无论是社会经济成分还是组织形式,无论是就业方式还是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都日趋多样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决定了人们思想意识的多样性。人们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因素、工作因素、个人因素、生活因素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尚处于不完全成熟阶段,由此也会波及到实现理想的态度上,造成其在理想实现的道路上,出现摇摆性、怀疑性、动摇性。目前的社会转型,各种思潮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也增加了这种不稳定的可能性,从而增加了理想信念教育的难度和坚定他们实现理想信念的难度。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取决于多种因素,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心理认知,也有教育的观念与方法,也有整个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德育环境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是一种内化的过程,但内化的效果如何却要受到人们心理认知的影响。大学生阶段是人生成长过程中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心理正在逐步趋向成熟,对理想信念的确立正处于不停地思考、选择和探索的过程。客观地讲,随着时代发展所引发的巨大社会变化,大学生的心理结构、思想认知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产生的心理问题远大于从前,他们的心理认知也因此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追求理想的动机功利化。同以往的大学生相比,在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上,当代大学生更注重两者的有机结合;在理想的实现途径上,更注重个人的奋斗。一部分大学生的理想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讲究实惠的思想相当普遍,在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上,他们可能更多地会选择后者。二是抽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当代大学生多出生于80年代后期,他们思想活跃,反应敏捷,善于独立思考,具有探索精神,但对中国的国情和民情还缺乏全面的了解,对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还缺乏客观的认识,对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缺乏辩证的思考,因而在关注社会时容易脱离实际,有时好走极端,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三是心理认知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大学生自我设计的愿望强烈,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却不一定清醒,在围绕自己到底能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上就可能因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而引发苦恼,使自己的价值追求时常处于抉择与迷茫之中;加之学业、生活、人际关系等等的变化常常引发情绪的波动与起伏,常因一点小事要么意志消沉,悲观丧气,要么振奋不已,豪情万丈。
理想信念教育是社会理想个性化的过程,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内化于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之中,并通过教育过程和形成过程的有机统一加以实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是高校教师根据社会理想对大学生个人理想的要求和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过程性特点,对大学生有目的地施以教育和影响,并通过大学生心理内部的矛盾运动,使其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的过程。高校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充分发挥理想信念教育过程的导向功能和温室效益,趋利避害,真正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
在这个教育过程中,教育的效果有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的影响。在主观方面,教师作为理想信念的教育主体,其思想状况影响着教育的效果。教师的主要活动是组织和控制理想信念的过程,促进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同时,教师的人格、情感、意志和行为都会对大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是,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意志和品格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环境诸多因素的困绕。因此,他们在言行上的某些不一致也就使得教育的说服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客观方面,理想信念教育的高目标与大学生思想现状参差不齐的矛盾影响着教育的效果。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受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学生理想信念心理认知规律的制约,但我们所确定的教育目标往往只注重遵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出的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要求,即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共同理想信念教育,而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心理认知研究不够;加之大学生目前的理想信念心理认知发展的参差不齐,这样就使得目标任务和大学生思想状况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影响了教育的效果。
1.社会思潮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烙印决定了西方社会思潮的渗透和传播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起伏跌宕、涌动嬗变,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和热点。西方社会思潮在拓宽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并增强他们自主意识的同时,也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一是西方社会思潮影响形成了价值观的多元化。西方社会思潮均是在一定的哲学基础和不同的价值观指导下形成和发展的,西方社会思潮既对大学生认识世界提供了一把新钥匙,更使大学生形成了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取向。正是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与价值观的去中心化,使传统的灌输式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功能大大降低。二是西方社会思潮使大学生道德意识模糊。西方社会思潮在市场经济的辅佐下,促进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但使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个人主义;在形成进取性道德意识的情况下,又使部分大学生出现了功利主义。大学生个体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大学生整体道德水平下降的现象,使理想信念教育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以及保有崇高的道德目标和道德理想等方面,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解决更多的困难和障碍。三是伴随着西方社会思潮涌进的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也非常大。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流行文化产品中,欧美和日韩的流行文化产品仍占很大的份额,其流行的指向成为我国青少年所跟从的方向;在具体生活层面,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又面临一道现实的难题。
2.网络文化影响
《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壮大,互联网已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新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它尤如一把“双刃剑”,既给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又使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理念的主导性受到了新的挑战。网络文化尤如信息万花筒,学术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以及各种各样的黄色暴力信息混杂在一起;加之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这种超越国界、畅通无阻的宣传,加强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常常使思想教育者茫然不知所措。二是网络文化弱化了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以往大学生们接触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广播、报纸、电视等传媒和教育者的传播,其内容经过层层把关过滤,不正确不恰当的信息已被删除。而网络使他们了解信息的渠道更多更广,学生们只需要找到网址,便可在第一时间看到绝大部分媒体的全部内容。在西方强势文化作用下,理想信念教育的声音,在众声喧哗中显得不那么宏大和响亮,网络的各种负面信息也很快就消融了理想信念教育的正面教育效果,这给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很大压力。三是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阵地正在逐渐丧失。网络文化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随着高校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学生住宿的社会化、学制的弹性化、选课的自主化,班级将成为一个相对松散的组织,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传统可控场所将进一步缩小。与此同时,高校的宿舍因大部分都连上了网线,大学生纷纷转移活动场所,热衷于进行网上冲浪,对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模式越来越不感兴趣。
搞好理想信念教育并提高教育的成效,最基本的要求是在遵循理想信念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要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卓有成效,就应该强化相应的一些对策。
任何理想信念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建立在一定认识的基础之上的,都是在某种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态度,是理想信念的基石。这决定了理想信念教育首先要建立在一定的理性思维上,并遵循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这一认识发展的规律。当然,不同的时代又赋予了不同时代的教育内容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而,我们必须注重新情况下出现的新问题,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教育。
一是理论教育要创新。理论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思想的强大武器。同样理论一旦被学生所掌握,就会成为改变学生的强大思想武器而为学生所接受,所信仰。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因而,对于进教材、进课堂的理论要精选`、精编、精讲。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是我们理论教育的重点,这些理论成果是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理论,如何更好地将这些理论能深入进学生的头脑,为学生所掌握并变成他们强大的思想武器,这就需要我们的理论工作者,在结合实际上下功夫,在深入浅出上动脑筋,在无可辩驳上找根据。
二是理论教育要贴近。理论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它应该是生动的社会实践的升华,这就要求我们的理论教育一定要贴近改革开放的时代特点。既以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为生动教材,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教育贯穿在理论教育的全过程;又要以时代先锋、道德模范等为典型案例,把在社会最新的创造性实践中孕育和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的方向、引领时代进步的潮流、为社会成员所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综合体现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精神风貌和社会时尚的时代精神教育贯穿在理论教育的全过程,使我们的理论教育真正放射出时代的光芒。
事物总是在过程中实现转化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把握规律才能促进事物顺利转化发展。大学生接受的理想信念教育,也有一个内化的过程,这种教育的接受过程,只有符合教育内化的一般规律,才能够真正取得实效。
一是遵循教育的规律性。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这就是知、情、意、行的四个心理特征,也是加强思想修养的辩证统一的过程,它应该成为我们取得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所要遵循的基本规律。遵循这个规律,要求我们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要以知识教育为基础、以情感升华为酶素、以意志成形为标志、最终落实于道德实践。而其中,情感和意志最为关键,它是客观世界的影响在大学生头脑中所引起的一种内部状态并转化为大学生对理想活动的内控因素,它能排除其他因素干扰以形成自己的观念,进而对理想产生一种积极肯定的态度。它们的这一重要作用,提示我们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要高度重视情感教育。
二是提高教育的针对性。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树立融合个人理想又高于个人理想的社会共同的、远大的理想,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其中,个人理想是“小”,社会理想是“大”;个人理想是理想信念教育的起点,社会理想是理想信念教育的落脚点。要提高教育的针对性,需要我们改变重社会理想轻个人理想的倾向,关注大学生个体理想的差异性,引导大学生把实现个人理想与实现社会理想紧密结合起来;同时,提高教育的针对性,还要求我们由近及远、由虚变实,从关心大学生的学业、就业入手,从关心大学生的生活、生计着眼,从近期的和身边的具体现实出发,逐步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把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与远大理想结合起来,逐步实现从“小”到“大”的理想升华。
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倾向。摒弃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关键就是要让大学生有自己的主心骨,根本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自觉抵制和克服社会上各种消极、错误的思想影响。
一是坚持主导性。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在和同时代各种哲学学派的挑战、对话与辩论中壮大自身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要想回避、封锁和消极地抵制各种社会思潮都是不可能的,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运用马克思主义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研究和分析社会思潮的内容,既注意政治方向的鉴别,又注意理论正误的分析。在高校思想理论课的课堂上要理直气壮地讲授正确的政治知识和政治理论,使大学生学会理性、科学地批判各类错误思潮;形成正确的政治认识,进而形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共识。
二是提高鉴别力。鉴别力要求我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要能明辨是非、坚持原则,由小见大、看清本质,见微知著、预见趋势。提高大学生的鉴别力就是要对各种社会思潮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这需要我们教会他们思考的武器和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就要同错误的政治倾向作斗争。而各种宣扬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调和的思潮、以爱国主义为幌子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潮、以发展为名义的全盘西化思潮等都有很强的迷惑性,其中包含的政治倾向并非一目了然,需要大学生有很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才能认识其本质。我们要引导大学生剖析当代西方思潮的理论偏颇,锻炼理论思维能力,使他们更加体会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更加坚定自己的历史辩证唯物观,更加坚信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新的机遇,认真研究高新技术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充分重视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这个新兴载体,接受网络,利用网络,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一要努力占领阵地。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思想观念正在产生着广泛深远的影响,我们要主动适应这一新情况,建立起校内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立体综合信息平台,创建理想信念教育网站,坚持弘扬红色旋律,极力充实宣传信息,形成网上舆论强势。同时,采用法律和政策手段,加强网络传播的监控,净化网络信息环境,建立网络疏导机制,努力使网络成为引领舆论方向的重要坐标,展示时代风貌的重要窗口,成为大学生学习经典著作的重要平台,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载体,开展思想交流的重要渠道。
二要充实教育内容。网络载体的教育内容重在精心设计,讲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网络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多姿多彩的资源特色,增加影视、图像、声音等立体动感视觉在网站栏目中的比例,坚持思想性,艺术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等经典著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等丰富的文献资料,在网络上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的鲜活形式,升华理想信念;开设“名师讲坛”发挥“名师效应”,把校内外的优秀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课件案例搬到网上资源共享,并将优秀的影视、文学、书画等文化作品放置在网络上,使学生在愉悦的欣赏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到主流文化价值观的熏陶、感染和洗礼。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与现代化网络教育的有效结合,使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形态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开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天地。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还要有机会走出课堂,强化实践基地建设,把理想信念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考察结合起来,与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在实践基地的活动中、在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国情民情中接受形象教育,巩固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果。同时,理想信念教育还要靠典型引路、榜样感染,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亲切感和说服力。
一是要学史明志。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追求理想、坚定信念、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邓小平讲,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辛万苦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共产主义信念。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井冈山军民正是怀着“为共产主义而牺牲”的精神,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以罕见于世的奋战精神,创立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根据地,成功地开辟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实践着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在长征的路上,革命理想大如天,它是红军官兵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是红军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愈挫愈勇的强大精神支柱。这些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恰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
二是要学优争先。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教师只有自己坚信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言传身教、率先垂范,才能宣传好理想信念,才能使科学的理想信念更有说服力。知名的党的创新理论研究者和传播者方永刚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有着崇高的理想信念,这个理想信念,凝结着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凝结着他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人格塑造,凝结着他学习和践行党的创新理论所内含的高远境界。他表示∶“不管癌症是中期是晚期,研究党的创新理论没有限期。我能舍弃我的生命,但不能舍弃我的事业;我不惧怕癌症,但害怕离开最钟爱的三尺讲台。只要不倒下,就要不停地学、不停地写、不停地讲,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创新理论。”方永刚的事迹证明了理想信念本身所具有的巨大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
赖玉萍,成都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刘毅,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副校长,教授;田晓放,成都中医药大学学生处思想政治教育科副科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助教;王其奇,成都中医药大学宣传部宣传科科长,讲师。
四川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重点研究课题,项目编号:CJ06-022。
G641
A
1008-9187-(2010)03-0079-05
陈学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