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曹 丽(成都汇锦水业发展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31)
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初探
◎曹 丽(成都汇锦水业发展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31)
当前,收入分配方面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而深化国企分配制度改革是整顿分配秩序的重要途径。国有企业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应该尽快理顺企业内部各种不同身份职工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合理科学、有升有降的职工薪酬调节、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
分配制度;改革;国有企业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其中,收入分配方面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要“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兼顾效率与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表明党和政府已经把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现阶段,收入分配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最为关注、劳动者意见最大的问题。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份额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两增一降态势,即政府和企业分配份额增加,居民的分配份额则呈持续下降态势。据有关资料显示,1993—2007年,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由11.68%增至14.81%,增幅为3.13个百分点,企业的资本收益由38.83%增至45.45%,增加了6.62个百分点;而居民的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由49.49%降低至39.74%,降幅为9.75个百分点。①
工资性收入是劳动者收入中最大和最主要的部分。劳动收入占GDP的比重在下降,工资上涨赶不上企业利润的增长,赶不上物价水平的增长,从而使广大工薪阶层可支配收入减少,随之带来消费能力下降。同时,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中低收入人群与有着投资收益的企业家、高管等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对职工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乃至对职工的身心健康等都产生着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
从国有企业的情况来看,一方面,既存在着垄断性行业与其他行业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内部仍然存在着诸多分配不公现象。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国有企业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历史的原因,逐步形成了各种不同身份的职工,如老体制下的正式职工;以各种形式新招聘的合同制职工、劳务派遣工、临时工等。各种不同身份的职工之间,实行着不同的分配体制,形成了内部多种分配机制同时并存的状况。各种不同身份的职工之间,在基础工资、绩效工资包括保险及福利待遇等各方面,长期存在着同工不同酬的明显差别,其收入差距可达数倍至数十倍。
近年来,国企高管天价收入屡屡见于报端,有的甚至高于普通职工上百倍。管理者除了不菲的年薪,还有股权、期权、保险以及各种名目的专项活动经费等,而普通职工相对于管理者薪酬的增长速度与幅度,总体收入水平增长偏慢,企业内部收入差距呈现进一步拉大趋势。
许多企业经济效益上去了,但职工尤其是普通职工的收入却没上去或增长缓慢,有的职工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没有涨过工资。相对于企业经营效益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普通职工难以感受到改革和发展对自身的好处,普遍存在着心态失衡现象。
从目前企业收入的比例来看,主要存在着两种比例失衡。一是各种分配要素比例失衡,劳动者工资性收入与资本性收入与管理及技术性收入等之间的比例失衡,其中工资性收入比例呈下降趋势。二是职工工资收入与其他收入比例失衡。目前从职工工资收入看,国有企业职工的名义工资并不很高,而在一些企业尤其是部分垄断性企业中,各种名目的奖金、补贴、津贴等收入占了相当比重,有的已经超过工资。这种现象在管理层中更为突出。同时,有的企业违规超标发放或计提各种保险、公积金等,随意发放各种购物券包括实物等。使得工资在总收入中的比例出现失衡,职工的基本工资已经失去了其体现按劳分配的真实意义。
虽然与非公有制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在薪酬支付保障机制方面较为健全和规范,然而,许多企业还没有建立起正常的薪酬增长机制。与惩罚制度相比,国有企业的薪酬制度普遍缺乏足够的透明度。薪酬制度或全部或部分不透明或不明确,一般职工往往难以窥其全貌,尤其对高管层级的薪酬状况基本不了解。有些企业分配制度不稳定、随意性较大。同时,在许多企业中还存在着许多名目繁多的、靠暗箱操作进行分配的隐形收入。这些现象使得一般职工普遍感觉分配不公,认为分配制度明显向出资者和管理层倾斜。
这种在许多国企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的不同利益分配主体之间的冲突,以及普遍形成的职工群众的心理失衡现象,已经构成了对企业发展与和谐稳定的潜在威胁,已经成为国企内部职工意见最大、影响企业内部关系和谐的主要因素。近些年来我国出现的由劳动关系矛盾引发的群体性极端事件,如吉林“通钢事件”、河南“林钢事件”等,其重要原因均为普通职工的收入水平低、福利待遇差。据不完全统计,因收入分配和保险福利问题引发的劳动纠纷占劳动纠纷的65%以上②,不仅成为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和2009年4月29日,国务院《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的精神,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的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调高、提低、取非”,即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这一整套思路的实施,需要通过国家、企业两个层面同时进行。
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细胞,作为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经济生产和分配单位,在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中,国有企业的影响与作用更是举足轻重。
虽然经过30多年的改革,我国的企业构成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国有企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已经降低到35%左右③。然而,由于我国国有企业集中在石油石化、电力、国防、通信、运输、矿业、冶金、机械行业等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④,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仍然具有几乎绝对的控制力。可以说,国有企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仍然需要充分依靠和发挥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始终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始终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保持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
应当看到,国有企业分配制度的状况对于其他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很大,具有相当强烈的示范效应。一方面,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对国有企业分配制度进行改革不仅最容易推进,而且也最容易产生效果、形成经验,从而为其他企业提供示范。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石,其分配制度能否逐步实现科学合理,不仅影响着广大群众对“劳动光荣”及“实现共同富裕”等基本理念基本政策的认同感、信任感,而且直接关系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巩固与发展。因此,在当前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在加强和改进政府法律及政策导向、规范的同时,同时把国有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作为首先整顿和规范的领域已经成为势在必然的基本选择。对于承担着实现全民共同拥有的财富保值增值重要职责的国企来说,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起“兼顾效率与公平,体现共同富裕”的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自然责无旁贷,理应成为分配制度改革的表率,为全社会树立起公平分配、有尊严的体面劳动的样板。
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结构上说,包括工资薪酬形成机制、工资薪酬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三大机制的形成与完善,是衡量企业进步发展的重要尺度。从涉及范围来说,涉及经济、行政、法律等诸多方面,不仅需要国家从法律的高度加以规制,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强有力的监督约束,需要行业组织协调统一等,更需要国企自身特别是高管层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责任,充分发挥出应有的积极性主动性。这里,主要就企业改革方面提出三点思考。
一是在相关政策支持和指导下,首先必须逐步尽快理顺企业内部各种不同身份职工之间的关系,打破身份界限,坚持一视同仁,严格同工同酬。国有企业不能容许采取那些规避法律、政策的作法。
二是按照“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国家监控指导”的原则,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企业应当参照政府工资指导线、劳动市场价位和同行业人工成本水平,通过集体协商办法来确定企业工资水平和工资总额,确定内部各工种、岗位的合理薪酬比例系数,从而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要求的职工薪酬的决定与形成的机制。在这方面,国有企业更有条件,也更有义务走在前面,作出榜样。
三是在相关法律及政策的支持下,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方式并存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按照“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合理制定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收入比例,合理制定内部各层级之间的薪酬比例。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场情况、企业经营状况和职工贡献状况,逐步建立起合理科学、有升有降的职工薪酬调节、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不断加快、国际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大变革大调整的形势下,国有企业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仅要在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方面不断深化改革,而且要在进一步保障劳动者权益,为促进社会和谐奠定坚实基础方面,努力探索,不断加大改革力度,迈出新的步伐,为全社会作出表率,真正实现让广大劳动者体面地劳动和尊严地生活。这是促进社会和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使命对国有企业提出的必然要求。
注释:
①②劳动收入占比为何持续下降[N].人民日报,2010-5-17.
③2006年3月4日《中华工商时报》发布的《“十五”期间民营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中提供的数据:2005年,内资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为49.7%,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比重约为15%—16%,两者之和约为65%。据此推算出国有经济的比重应为35%。
④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8-25国资委发布的消息.
[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七个“怎么看”[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0,6.
[2]胡锦涛.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R].人民日报,2010-04-28.
[3]分好“蛋糕”促和谐 怎么看分配不公[N].人民日报,2010-07-09.
曹丽,成都汇锦水业发展有限公司助理政工师。
F279.2
A
1008-9187-(2010)03-0040-03
覃清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