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何晓梅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目标,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而确定,《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体系由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组成,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
其目标的实现,则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在现代教育理论中,所谓“课堂教学”,就是指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时空内,为了学生的学而开展的一种活动。因此,具体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每一堂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那么,如何确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呢?笔者以为:具体确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突破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涵盖了人通过学习语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所形成的素质,它包括对语文的感情、理解和应用语文的态度与能力,学习语文的习惯与方法,语文知识,语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人格等。因此,语文学科与其他自然学科不同,它是对人的精神领域起作用,而且影响深远,另一方面,语文材料本身是多义的,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启发性。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首先应分析教材特点,抓住“突破口”,例如:小语四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组《中外童话》专题,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安排了以读童话、编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也围绕这一专题安排,整组教材形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系统。
然而,学生对童话并不陌生,为什么还要专门安排一个童话单元呢?教材在导读中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即“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由此可见,这一组的教学应具有总结、提升的性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阅读一篇篇童话,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构起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认识。
教师把握住了整组教材的特点,再分析每篇童话的特点,抓住“突破口”,具体制定每篇童话的教学目标。如在制定第9课巨人的花园课堂教学目标时,应抓住本课特点:故事性强,运用对比方法展开故事情节,以及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有什么变化等。以“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这一主题为“突破口”。
教学目标设计为: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2.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洋溢”等词语。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品读课文,想象画面。
2.能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3.抓住“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对比朗读,感悟童话在表达上的特点。
又如11课《去年的树》一文,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第一次是鸟与树的对话,第二次是鸟与树根的对话,第三次是鸟与门先生的对话,第四次是鸟与姑娘的对话。这四次对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语言朴实无华,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了解了文本的特点后,以四次对话为“突破口”,教学目标设计为: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2.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等词语。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对话的表达方式。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鸟对树的依赖和真挚的友谊。
3.抓住重點词句的品读,感悟童话在表达上的特点。
本组课文属故事类文章,一般顺序很明显,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朗读后,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且提示他们找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学生就会很容易理清文章层次,同时,本课语言优美,读着文字学生就会想象画面,通过读和说,学生感受到了文字的美,也感受到了文本的魅力,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中心句,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同时,也感悟到了童话这种体裁在表达上的特点,对于课文所揭示的道理,答案不唯一,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
又如小语五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二组教材围绕着“浓浓的乡情”选编了四篇课文,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都是游子们爱国、思乡的绝唱,读之能触发学生对家乡的纯朴情感,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小学生对于这种感情体验甚少,在教学中要搭建对话平台,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结合生活、情感等体验,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体验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积累,从而达到语言和精神的共舞。把握了整组教材特点,在具体到每一篇文章,如第6课《梅花魂》,以理解“梅花魂”的具体含义为突破口,抓住文本回忆外祖父的几件来体会一位华侨老人热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为:
第一课时
1.掌握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训斥、玷污、郑重、眷恋”等词语。
2.初读课文,初步体会华侨老人热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理解“梅花魂”的含义。
2.抓住重点词、句、段,品读课文,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3.学习这种品格,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堂目标明确,老师才能有目的的引导,学生也才能有效、高效地学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学,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活动的实践,获取语文知识,锻炼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语言素养。因此,具体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应根据教材特点,抓“突破口”,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有的放矢,卓有成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