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低碳理念的住宅室内设计初探

时间:2024-05-11

余玲

[摘 要]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上升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全球气候变暖、能源短缺、自然災害加剧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其后果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反思。在我国城市化进程脚步不断加快的,城市的居住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环境问题有待解决。因此,全球低碳经济背景下将低碳理念引入住宅室内设计既是需要也是趋势。

[关键词]低碳理念;室内设计;住宅设计

低碳化的室内空间设计应从空间功能的分区以及储藏两方面进行研究。低碳化的室内装修设计对预制装配式施工以及室内装修材料中内墙装饰材料、饰面材料、地面材料、可循环再利用材料的选用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低碳化的室内陈设设计主要针对低碳化家具设计和低碳化软装配饰设计应从功能、风格、材质、配色等方面对住宅室内设计做出分析研究。对室内物理环境设计中得人工照明以及自然采光、人性化的采暖方式、住宅室内降噪及隔音材料的分析,其良好平衡关系对低碳住宅室内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一、低碳设计

低碳,是人类对大自然不断损耗产生恶果之后的反思,既是道德行为问题有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也是生活哲学问题。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低碳的核心内容。真正意义的低碳设计是从生活的习惯和使用方法去考虑的,是顺应低碳生活这个理念。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实现必须依靠低碳设计来实现。所谓低碳设计是指使作品形成的过程和使用的过程,尽力减少能耗,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我们应该注意节约各种能源,从材料选择到流程设计积极提倡并实践低碳生活。比如空间设计时注意空气流通,装修过程尽量不用夹心板、使用绿色照明等等。

二、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的核心就是创造符合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规律的设计系统。绿色设计的原则是指减量化原则、在使用原则、再循环原则。1.减量化原则是指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达到既定的生产母的或者消费目的,进而到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在生产中,减量化原则常常表现为要求产品小型化和轻型化。此外,减量化原则要求产品的包装应该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从而达到减少废物排放的目的。表现在室内环境设计当中就是计算好空间的承载量,减少装修材料的总量和类别的选择。2.在使用原则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试的形式被反复使用。再使用原则要求避免使用一次性制品,生产者应该将制品及其包装当作一种日常生活器具来设计,使其像餐具和背包一样可以被长期用。在使用原则要求制造商应该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避免频繁更新。3.再循环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重新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按照循环经济得思想,在循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级再循环,即废品被循环用来生产同种类型的新产品。例如:报纸再生报纸、易拉罐再生易拉罐等等;另一种是次级再循环,即将废物资源转化成其它产品的原料。原级再循环在减少原材料上面达到的效率要比次级再循环高得多,是循环经济追求的理想境界。

三、可持续设计

可持续设计就是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纳入到设计领域。它可以应用到所有领域,从建筑、城市规划、到生产、工业制造。可持续的设计思想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流程中得每一步都允许对其中的一些关键元素进行整合、分析、优化。新得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节能室内艺术设计观念,是指室内设计从观念构成到设计、施工,直到最后拆除报废的全过程应符合绿色环保的原则,即最低限度地消耗资源和能源,尽可能减少废气的排放,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环,达到与自然共生得目的。

四、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也称绿色设计或者生命周期设计或者环境设计,是指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之中,从而帮助确定设计的决策方向。生态设计要求产品开发的所有阶段均考虑环境因素,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最终引导产生一个更具有可持续性的生产和消费系统。生态设计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得涵义。一是从保护环境角度考虑,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二、从商业角度考虑,降低成本、减少潜在的责任风险,以提高竞争能力。

绿色技术的目标是实现设计的良性循环,可持续设计的目标是与自然共生;生态化设计考虑的设计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虽然强调的点各有不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段,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低碳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把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和生态设计融入低碳设计理念中,对理念进行的变革与更新,而其实质都是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完善大自然能量的大循环,提高能源利用率。低碳设计、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生态化设计是相辅相成的。

参考文献:

[1]刘锋;陈琼琳;唐贤巩;;基于低碳理念的潇湘南大道滨水景观概念规划.

[2]唐承财;钟林生;成升魁;;我国低碳旅游的内涵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地理.

[3]谢园方;旅游业碳排放测度与碳减排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4]王润洁;我国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旅游适宜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