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时间:2024-05-11

薄小玲

摘 要:生物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学好生物对学生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及人们对教育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加上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工作者也要与时俱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研究总结,提高教学效率。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的发展,过去封闭式的教学方式,由于教师作为绝对主导,现在的学生已不能接受这种方式。现代学生思想自由而活跃,教师要适应这种变化,把单纯传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讨、师生互动的课堂,使学生在自主思考中锻炼思维,提高思考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结合实践与大家探讨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策略;教学效率

一、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是把学生作为生物课堂教学的主体。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如何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学生才是思考的主角,离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学也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就要改变思想,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在生物课堂中,从提高学生的兴趣入手,以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习惯为过程,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展开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把应试教育的思想放下来,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观察现象之间的联系。事实证明,在自由的思考模式下,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在兴趣的推动下,教师的教学工作开展起来必然事半功倍。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自觉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但初中生这种意识相对较为薄弱,因此,教师要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给学生说明自主学习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在学生有了初步的意识之后,就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习惯了。自主思考是自主学习非常重要的一环。要做到这一点,比较好的方法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要运用各种手段,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及自己的人格魅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合理分组,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分组合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当下教学,许多学校却并不是很重视,特别是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合理地引进分组合作机制。但如何分组,需要教师进行思考。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状况,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了解他们的喜好。在此,还要确定分组合作的目的,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分组,程度好的和程度较差的要搭配起来,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试想把程度较差的都分在一组,程度较好的都分在一组,这样一来,组间差距过大,学生就没有了讨论的动力,因为程度较好的一组总是获胜,就失去了分组的意义。还可以根据目标的不同进行其他类型的分组,如在观察一件事物且教具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自由分组,并自由分配每个人的角色,相互帮助,互相学习。这样学生就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了。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物中的许多现象的相同与不同点都是通过观察得出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然后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概括,才能得出一些结论。初中的观察能力还比较弱,教师要从常见的事物入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基本的观察做好了,才有可能培养进一步的观察能力,进而得出别人得不到的结论。常见的观察方法有类比、列比和不同时间段的比较等方法。如同类比较,教师可从常用的事物比较入手。直接观察一般很难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而通过类比能够发现一些一般观察而观察不到的地方,还能通过类比理解一些一般讲解理解不了的东西,进而获得新的知识.列比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手法。如可以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比较动物血管和植物毛细管等,通过比较这些生命现象,学生学到的东西将更具体。还有不同时间段的比较也是一般比较常用的方法。这个比较,可以是短时间的比较,也可以是跨越很长历史时间的比较,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不同时间段内的比较来认识生命的进化历程或是生长历程,以获得对事物动态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沈敏芳. 基于合作學习视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研究[J]. 求知导刊,2014(9).

[2]张丽华.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导学,2014(32).

[3]李堃.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J]. 学周刊,2015(3).

[4]陈红芹. 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2015(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