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4-05-11

臧晓虹

摘 要:根据新课改要求,教师教学必须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蕴含了深厚的人文素养,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对学生进行德育,完成从传统教学模式到现代教学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高中数学;德育;实践研究

在教育界,德育是一种较为通用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受到广大教育者的认可,并经过长期发展,逐渐演变成一种权威的教学理念,并沿用至今。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缺陷,尤其是在高中数学领域,对整体教学产生了严重影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引用史实,在揭示数学规律和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充分挖掘数学教材,开展德育;要合理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教师示范等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德育;要利用数学实践活动,开展德育,实现高中数学学科育人的目的。

一、数学教师应深刻理解教材并加大教材挖掘力度

高中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教材,教材中的习题是可以进行拓展与延伸的,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知识,开展综合性教学,实现知识、能力、道德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1.用数学家的故事激励学生

高中数学所涉及的公式较多,每当学习新的数学公式时,课本的下方或章节末都会注明提出这个数学公式的人物,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相关数学家的人生经历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但由于课本上的相关简介过于简单,教师需要自己收集资料,用这些数学家的经典事迹来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对于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大有助益。

2.运用现实材料来渗透德育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通常会遇到大量的材料题,学生必须通过运算才可得出结果。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对这类题型有一定的误解,他们认为材料只是躯壳,所以只关注数学内容。为了更好地渗透德育,教师要重视材料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题目。

3.通过数学规律来讲解辩证唯物主义

对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规律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但实际上,规律性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在学习等差数列这一章节时,教师应利用数列的规律性特点,让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察问题,感受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课堂中的德育因素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基本载体,德育的实施离不开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将德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

1.创设德育的课堂情境

德育有赖于课堂教学,高中教师首先要积极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在教学前,融合社会热点时事,尤其是在科研创造、科技发明两方面,教师要格外关注。通过让学生观看图片、视频等方式,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我国近些年的发展变化,了解我国所取得的成就,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公式学习积极性,并达到渗透德育的目的。

2.通过学习小组来渗透德育

想要加强德育的渗透,教师还需要创新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上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学生能够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团结协作能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此外,通过小组合作模式,教师可以集思广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营造更加和谐、有效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德育更易取得成效。

3.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适时鼓励

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不断完善教学计划,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强化德育教学手段。新课标对高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客观、真实且具有引导性。例如,学生在数学公式记忆方面总结出了技巧,教师要适当鼓励并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在数学课堂上渗透德育的建议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确保德育行之有效,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较为明显,思想水平得到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合理利用教学内容,制订科学的教学計划,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保证德育的顺利实施。

四、总结

数学虽然是主科,但由于学科偏理性,实施德育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想提高德育的有效性,数学教师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理念不同以往,其综合性更强,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学习技巧,还要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友初.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之研究[J].数学通报,2009(2).

[2]张维中,等.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现代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注: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Guangzhou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2016年度课题“乡镇高中数学德育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201564576)”成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