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解答应用题的良好习惯

时间:2024-05-11

钟东和

摘 要: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又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品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学习习惯

解答应用题能力差是许多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良好的解题习惯,能有效帮助学生突破解题难关,正确、迅速地解答应用题,有利于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师教学时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生缺乏动手动脑机会,爱好兴趣单一,缺乏一定的自信,尤其对数学学习不积极,对数学的精神、思想及日常生活的价值、意义了解甚少,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行研究,笔者发现,抓准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并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能帮助学生获得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总结一些培养学生解题的良好习惯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认真审清题意的习惯

审题是解答应用题的第一步。能否正确地解答应用题,首先在于学生对应用题内容的明确程度。审清题意,要求学生不仅要读通、读懂题目的文字描述,还要弄清应用题中的有关术语和关键词的含义。初解应用题时,应由教师领读向学生独立阅读过渡。让学生边读边想,教师可作必要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如“增长和增长到”“是某数的几倍和比某数多几倍”就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引导学生复述或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题目要领,以读懂题目内容。做练习题应注意引导学生,使学生养成分析、审清题意的习惯,避免在答题过程中答非所问。

二、培养学生仔细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

分析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重要过程,更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关键。分析数量关系不但能够深入认识条件与问题之间、条件与条件之间的联系,还能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通过摆模型、学具等方式分析数量关系。如“二(1)班做了72朵红花,做的红花比黄花多8朵,求二(1)班做了几朵黄花?”

黄花:

红花:

学生用以上线段图表示习题中的数量关系,就能明确地从图中看出黄花比红花少8朵,即求出黄花数量。

为使学生了解应用题的内容,教师应让学生把应用题的文字叙述转变为数学语言。教学每一种运算概念时,都要通过具体、直观的事物使学生了解运算的意义和运用,有意识地把直观的动作和语言联系起来,初步建立数学关系概念。同時,引导学生把应用题里的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把应用题概括为文字题的训练。例如,将题目“少年宫合唱队有80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人数的3倍多15人,问舞蹈队有多少人?”概括成文字题就是“某数的3倍加上15是80,某数是多少”,这样就能使学生明确数量关系,逐步养成仔细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认真列式、细心计算的习惯

要让学生列出恰当的算式,算出准确的得数,还必须创造各种小组比赛竞争机会。例如,在教学中让学生比谁列的算式更合理,谁的方法更简便,谁的计算又快又准确,并及时给予鼓励,不断增强信心,使学生养成认真列式、细心计算的良好的解题习惯。

四、培养学生自觉检验、准确书写答案的习惯

检验和作答是完成习题不可或缺的一步。为使学生养成计算后先仔细检查,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量词作答的习惯,教师要在平时的训练中让学生每次完毕后检验自己的算式,有无出现数序弄错、没使用括号而改变运算顺序等错误。通过检查,尽量避免计算错误和作答错误,从而养成自觉检验、准确作答的良好习惯。

综上所述,良好解题习惯的养成,不仅能帮助学生突破应用题解题难关,成功解答应用题,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这些习惯的养成不能只靠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教师更要以身作则,从应用题的启蒙教学起就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