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儒家文化在民办高校“问题学生”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4-05-11

孙勇

摘 要: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开始重新发掘儒家文化中积极有益的成分。在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中,教师应该适当引用儒家文化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关键词:儒家文化;问题学生;民办高校

“问题学生”是学生群体中的特殊群体,民办高校同样也存在着“问题学生”,他们有其特殊性:动手能力强但理论性差,功利性明显但有爱心,关注个人利益但有时又缺乏信心。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必须重视的。把儒家文化运用于民办高校“问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重新审视“问题学生”

由于事物发展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对“问题学生”的认识可能会有所不同。相对本科生来说,民办高职学生入学分数较低,但是这部分学生动手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认识“问题学生”。

1. 人生发展必定离不开“问题”

人类发展的过程,是在社会存在的基础上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必然会引起人们“三观”的改变。教书育人是学校教育的目的,教学生如何做人是重中之重,教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因此,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问题解决者历来是教育关注的重要问题。

2.“问题学生”的界定

国内关于“问题学生”的界定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第一,以学习成绩的高低位标准进行界定,这种界定突出了学生成绩的重要性,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但是这种界定以偏概全,既不科学也不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第二,以不良的思想品德和逆反心理来界定,这种界定抓住了核心,但是道德评价标准不唯一,加上社会习俗又有不同,对“问题学生”的界定不同学校会有不同標准。这些界定都是从某一方面进行界定,关注面太窄,不能全面评价学生。

对“问题学生”的界定应该考虑多个角度、不同时间。“问题学生”在不同时间段既是学习畏难者又是行为失控、心理失调者,在不同时期需要他人帮助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同时在一定时期还存在潜在“问题学生”,这些学生是暂时没有出现类似问题,但是不排除以后不发生。“问题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主观世界。不论问题学生的成绩、心理、行为或者态度是什么样子,有些问题是学生在自身努力下可以解决的,有些则需要教师运用儒家文化的部分内容来帮助学生增强自身认识,提高学习积极性,不断增强理论水平,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儒家文化的特征及其在民办高校“问题学生”中的应用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适合自己的土壤里经过数千年的劳作沉淀积累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儒家文化不仅包含“仁、义、礼、智、信”,还包含着精忠爱国、学思并重、刚健有为、以人为本这四个方面的特征。这些思想应该更好地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中。

1. 精忠爱国、民族为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整体、集体的利益,这与西方文化中推崇个人英雄主义有着天壤之别。在儒家文化中,爱国、爱民族就是爱家、爱自己,因为每个人都是大家庭中的一员。民办高校的“问题学生”也是一样,培养这些学生的集体观是对其教育的第一步。

2. 学思并重、精业无涯的知识追求

“问题学生”有了集体观念之后,让学生了解历史认清自己进而产生对知识的渴求,知道作为学生的首要任务不仅是学习,还有文化的传承,这是根本。针对民办高校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学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上做出相应调整。比如部分学校在开学初期在理论课开设前有2~4周的专业实践课,这样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刚健有为、勇毅力行的进取精神

自强不息是儒家文化的精髓,辅导员在开班会时可以此为主题展开,有意培养学生锐意进取的精神。鼓励学生自主创新,这需要学校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加大投入力度,选取专门教师进行专门授课,参加各种级别的职业技能大赛,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加大表彰力度。

4. 以人为本、修己慎独的立世准则

各种文化、宗教都离不开关于人的探讨,儒家文化的核心也是围绕人展开的。儒家文化更加注重做人,强调自律,注重个人的修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民办高校教育的首要目的是教书育人,需要教师不断提醒并以身作则,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注:本文系山东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14SW8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