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听,“ 家风 ”吹来

时间:2024-05-11

策划:本刊编辑部 酷咖网 主持:徐雪梅

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洗脚》。一位年轻的妈妈为儿子洗完脚后,又去给自己的母亲洗脚。儿子在门外看见了,匆忙跑进浴室打水。妈妈回到房间,发现儿子不见了,忽听门外有脚步声,回头一看,儿子正吃力地端着满满一盆水,一路走一路洒,并用稚嫩的声音说:“妈妈,洗脚!”看着儿子灿烂的笑容,母亲心中涌起由衷的欣慰和温暖。

在这样普通的生活场景中,孝道的力量在不经意间流传。

前段时间,央视纪录片《家风》的播出,也引来无数点赞。

家风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源头。良好的家风往往影响着我们为人处世的风格,反映了一个家庭跨越时光的血脉传承。***总书记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我国历来有重家教、重家庭、重家风的优良传统。家风的内涵并不复杂,它往往打上了一个家族代代相传的生活习惯、为人处世之道、优良品行的烙印。越是生活中的小事,越能体现一个家庭的风骨和精神。

陪 检

江苏溧阳市光华初级中学 陈润怡

“哗——哗——”一阵流水声传来。这么早,是谁在洗漱?哦,想起来了,妈妈今天要带外婆和奶奶去体检。我揉揉惺忪的睡眼,一骨碌爬起来,冲进卫生间:“妈妈,我也要去陪检!”

“起得蛮早嘛!”妈妈不可思议地看着我——要知道以前这个点儿我还在梦乡呢。我加快速度洗漱,不到十分钟,一切准备就绪。

6点20分,我们已经在医院门诊大楼前等待了。奶奶与外婆一前一后走过来。妈妈立即迎上前,把她们带到一楼放射科,递过体检单:“你们先拍胸片,我和小润去B超室排队!”

等我们急急地赶到三楼,两个B超室门前已经挤得水泄不通。我加快脚步接上“龙尾”,生怕有什么“飞人”从天而降插到我前边。我与妈妈一左一右排在队伍中,看着前面的队伍一点点缩短。我迈着小碎步跟上,心里美滋滋的:“上周爸爸陪爷爷体检,听说排队等了好半天呢。今天我和妈妈两人排队,奶奶和外婆就不用等那么久啦。”

无意中一扭头,我的心像只小鸟在枝头跳跃——那不是奶奶和外婆的身影吗?我赶紧挥手示意:“来这里!”两个老人边走边聊,乐呵呵地来到B超室门口。四周大多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他们上下打量着我,目光里透着好奇。得知我是来陪同体检的,原先喧闹的人群悄然安静下来。

“这孩子真孝顺!”

“我家那孙子,除了打游戏,什么也不管……唉!”

……

没有时间听老人们闲聊,我跟妈妈像上了发条似的,一刻不停地在各个诊室之间奔波。奶奶进了B超室。我看着医生一边将小探头固定在奶奶身上,一边观察屏幕上的数据变化,然后说:“一切正常!”“这么快就查完了?”奶奶一边起身,一边笑眯眯地念叨。一旁的我眼疾手快,一把搀住奶奶。

等到最后一个体检项目结束,我和妈妈都松了一口气。妈妈从包里掏出两张早餐券:“三天后我来拿体检报告。你们去吃早饭吧,我和小润回家啦!”

“今天最辛苦的是小润,这早餐券应该奖给你!”外婆笑着把早餐券递给我。“不用不用,爸爸已经把早饭做好啦!”我摇摇头,却分明听到肚子里“咕咕”的抗议声。哦,已经7:40了!可是,看到外婆与奶奶脸上满意的微笑,我的饥饿感立刻飞得无影无踪。

回家的路上,我不经意间瞥到了小区围墙上的宣传画——一个小女孩儿正弯腰帮爷爷洗脚,图上“和谐家风代代传”几个字分外醒目。是啊,百善孝为先,不需要华丽的词藻,一个眼神、一句问候、一次陪伴……细节之中尽显孝心,爱如流水,绵延不绝。

新的旧衣裳

湖南长沙市雅礼雨花中学 徐安琪

自打我记事开始,家中的衣柜里,从来没有女孩子的衣物。

爷爷是一个极为节俭的人。关于我的衣服,他的口气从来都很强硬:“有穿的就不错了,挑剔什么!”我的表哥比我大三岁,他穿小了的衣服,姑妈总是当垃圾一样处理掉。而我那“有才”的爷爷总是捡回来,变废为宝。他郑重地从一脸嫌弃的姑妈手中接过那些旧衣服,回家后高兴地一件件抖给我看——往往抖落了一地的灰尘。他弯下腰,拍拍尚未懂事的我:“孙女啊,这些,就是你一年要穿的衣服啦!”

裹着哥哥的旧衣服,我无奈地上完了幼儿园。可到了小学,随着孩子们的审美观念逐渐萌芽,情况有些不妙了。炎热的夏季,当校园里的女孩们都穿着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的连衣裙在花丛中如蝴蝶般嬉闹时,我穿着不合身的T恤和短裤,默默地站在远处的树阴下;寒冷的冬天,同学们披着时髦的羽绒服,笑着跳着从被厚重的大棉袄紧裹着的我的身边飞奔而过时,我踢踏着那双不大合脚的雨靴,心里愤愤然。

我的衣着如此古怪,以致于班上很多同学议论纷纷。对此,我曾在爷爷面前哭闹着说不再想上学了。爷爷虽为难,但丝毫不让步。

一天晚上,奶奶悄悄地把我叫进里屋。她拿出一件棕红色的大衣,小心翼翼地展开。这不就是那件我死活不肯穿的大衣么?咦,好像有点不一样呢!我定睛一看,原本宽大的腰身被一针一线地细细收起,变成了百褶裙的样式;衣服下摆被拆了一圈线,成了好看的裙摆;原本我最讨厌的、空空荡荡的袖子,在袖口处猛然收紧,还别出心裁地绣上了一圈蕾丝——这不正是当下流行的灯笼袖吗!

望着一脸惊讶的我,奶奶笑着问:“喜欢吗?”我重重地点了点头。奶奶的手真是太巧了!

“喜欢就好,女孩子就该穿得漂漂亮亮的。你别怪你爷爷。他一个大老爷们儿,不理解咱们的。你要记住,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

旧衣服翻新后,还是旧衣服,只不过在别人的眼中,它们焕然一新了。穿上新的旧衣裳,迎来的不再是嘲讽的眼光,而是众人的惊讶以及羡慕。

六年级时,父母想把我转入省城长沙读书,可这需要一大笔费用。一片沉默中,爷爷毫不犹豫地掏出了钱。此后的学杂费、补课费,也都是爷爷出的。以前本该给我买新衣服的钱,现在换了种方式又用到了我身上。读了初中后,穿梭在新鲜的校园里,每每听到同学们对校服的抱怨,对给少了零花钱的父母的埋怨,我淡然自若,甚至有些想笑。原来爷爷的节俭,在耳濡目染中,从那些翻新的旧衣裳的潜移默化中,悄悄地在我身上扎了根。

虽说旧衣上的新花纹是奶奶的杰作,但比起奶奶,爷爷更像一位高明的裁缝。

我想起了奶奶的巧手。我想起了爷爷的苦心。

(指导老师:刘炜伟)

吹 火

湖北宜昌市秭归语蕊作文学校 胡盈盈

“呼——呼——”他把嘴撮成圆形,凑到竹筒上,气息均匀呼出。对面炉中的火焰,跳得更加欢快了。

他微微眯了眼,皱纹在乱舞的火焰映照下若隐若现。他把竹筒——吹火筒递给我,粗糙的手传递过来一份沉稳和沧桑,一股奇怪的草药味弥漫开来。

“吹一下试试。”他拍拍我的头。

我早就想玩了,但一直没敢说出来——爷爷以前是教书的,有时严肃得吓人。

我迫不及待地接了竹筒,在手里把玩一阵。竹筒足有我那么高,吹的那一头有个小孔,中间是空的。我把它放在嘴边,想了一下爷爷的动作,先是吸口气,猛地把气流呼出去。木炭的红光亮了些,随即却更暗了,在风中哆嗦着。

爷爷盯着我。我不由得心里发虚,吹得更用力了,一声接一声。爷爷皱了眉,摇摇头,叹口气说:“不对。”

我心有不甘,铆足了劲,脸涨得通红,把气息喷出。可火依然是没有起色,弱弱的。屋里的墨色越来越重了。

他拿过吹火竹筒,放在嘴边,微眯了眼,就像在吹一支竖笛,将气息平缓地吐出,再吐出,一下复一下,那神情,颇为享受。“呼——呼——”不同于我的操作,爷爷竟把吹火吹成了艺术,低沉,舒缓,平稳,内蕴。不久,火苗蹿了起来,火光没过了膝。

“吹火要平稳,要不急不躁。”他的脸在闪烁的火光里变得蒙眬,“你看你,平时做事有些浮躁,不动脑,那怎么行呢?”

说完,他拿出一只小巧的酒杯。我帮他倒满酒。在酒杯里,我看见了他的眼眸——那双有些混浊的眼眸里,火光闪烁。

记忆,被火苗暖得像个刚刚烤出的山芋。眼前一大堆作业,环顾左右却不知如何下手。此时,我竟没有像以前那般浮躁不安,相反,我心平气和地面对。“呼——呼——”爷爷吹火的一幕浮现在眼前,轻轻地,稳稳地,透着从容和自信,就如现在的我。

(指导老师:胡兴法)

丢失的钢笔

安徽合肥市50中新区天鹅湖校区 范宇辰

当我正在为丢失一支钢笔而苦恼时,放学铃声响了,班长宣布,今天由我值日。

同学们一个个离开了教室,我懊恼地站起身,心里暗自抱怨自己的粗心大意——一支价值不菲的钢笔就这样丢了,真是可惜!我心中甚是气愤,抄起扫帚,赌气似的狠狠地扫起地来。

突然,去年发生的一件事掠过我心头——

那是冬天,天气格外冷,雪早早地下了起来。我和父亲一同走在雪地里。寒风呼啸,在羽绒服的缝隙里钻来钻去,带走了我们身上本已不多的热量。我和父亲匆匆赶路,雪白的地面上留下了一串脚印。

突然,我发现前面雪地里躺着一个黑色的钱包。“爸,那里有个钱包!”父亲听了,快步走过去,拾了起来……

“哎!我说,你慢点扫,教室里灰尘飞扬,我都看不清了……”班长的大嗓门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停下来,抱歉地冲他一笑。

“我先回家了,你打扫完卫生也早点回去吧。”班长背着书包走出了教室。

突然,一样东西进入了我的眼帘——一支钢笔!一支和我丢失的一模一样的钢笔!我很激动,终于找到了!可当我捡起那支钢笔时,却发现乌金的笔帽光滑如镜——上面没有刻我的名字——这显然不是我的钢笔。我环顾了一下,教室只有我一人,如果我刻上自己的名字,那它就属于我了。

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从笔袋里翻出了一把美工刀,一格一格地将刻刀推出。在刀刃逼近笔帽的一瞬间,我又想起那个钱包——

父亲打开钱包,里面有一张身份证、三张银行卡和上万元的现金。我看呆了。父亲接着在包中翻出一张手机缴费单,上面的人名和身份证上相同——这显然是钱包主人的手机缴费单。

“爸,你是不是要打电话过去?”看着父亲的举动,我有点惊诧——捡来的东西,没必要这么较真吧。

“是的。”父亲冷静地回答。电话很快打通了,对方显然十分焦急,但无奈距离我们太远,只得请我和父亲原地等候。

雪下得更大了,我冷得有些发颤,只好在雪地里来回跑步。大约半个小时后,一个年轻男子急匆匆地赶了过来。当父亲将钱包交还时,我们身上已经披满了雪……

我的目光又回到了眼前的钢笔上。我收起美工刀,起身将钢笔放回了讲台。“算了,丢了就丢了吧,谁让自己粗心呢!”我背起书包,走出了教室。

第二天早晨,当我走进教室,我看见,在昨天那支乌金色的钢笔旁边,另一支乌金色的钢笔耀眼地沐浴在晨光中。笔帽上,我的名字闪闪发亮……

祖父的慢生活

浙江乐清市白象中学 陈菀潞

阳光懒洋洋地洒在后院的茶树上,远处飘来一股茶香。

晨雾里,后院中,祖父手持蒲扇,在生火。火苗在微风中跳跃着。炉上冒着烟,祖父沉浸在茶香里。

我贪婪地吮吸着香气,打了个嗝儿,似享用完一顿美味的佳肴。我与祖父隔着烟雾,雾气腾腾上升,飘渺自在。

祖父轻摇着蒲扇,时不时地添点柴,我半蹲着——似乎是一个漫长的等待。我在这附近兜转了好几圈,脚也酸了。祖父却坐如铜像。我终于按捺不住了。

祖父回头看了看我,唤着我的乳名,不急不慢地说:“你呀,性子急,脾气也躁。做事要耐得住性子。”话毕,用那蒲扇轻轻点了点我的脑门。

四周烟气萦绕,祖父置身其中,如同铜像。时间似流沙般从指尖滑过,我听见了水沸腾的声音。

祖父提着壶,慢悠悠地踏上台阶。我清楚地看见他那张平静的脸,似乎从未有过波澜。

近日,因学习状态不佳,我不得不埋头进入题海,过着“刷题”的日子。时间的紧迫,学习的压力,铺天盖地地朝我涌来,我只得快跑跟上别人的步伐。步履匆匆的我,更加无法理解祖父那种不紧不慢的生活。

祖父从他珍藏的茶罐中小心地拿出茶叶。两盏青花瓷杯,颇有韵味。倒入沸水,茶叶在水中慢慢柔和舒展,慢慢漾开。祖父捋着胡须,端着茶杯,小口地嘬着,茶香在舌尖弥漫。我端着茶,左右瞧看,品一口,不等清新感在舌尖溢开,苦涩便席卷而来。我索性放下茶杯,皱着眉,不解。祖父缓缓道来:“品一盏茶犹如品尝人生百味,甜中带苦,苦中亦有甜。你要耐住性子……”

品茶间隙,我们一起写字。祖父手握毛笔,笔尖在纸面上游动,留下氤氲的墨香。我学着祖父的笔法,却不想还是糟蹋了纸墨。祖父是缓慢的节拍,写出的字如行云流水,恬淡沉稳;我火急火燎,笔下是一团团乱麻般的草率。

“泡一盏好茶就如练一手好字,都是要下功夫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年轻时也是急性子,和你差不多,做什么事都沉不下心。兜兜转转,走了不少弯路,吃了不少苦头。你看我如今,不是挺好的么……”祖父笑着说。

我的轻浮草率,终将让我得不偿失——没有品出茶香,没有练出好字,甚至考试成绩也不理想。我想,是时候沉静下来,过一过祖父的慢生活了。

祖父的“茶道”,将他带离困境;祖父的“茶道”,也让我最终沉稳安静。我耐着性子,不紧不慢地看书、写字、复习、喝茶,一切都那么有序,一切又都那么顺利。

【名师点评】

江上有清风

刘炜伟

懵懂长大。却有一天,发现生命的美好:或如“一袭明月,漫照今古”,或如“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于是,我疑惑:我,何以成今日之我?你,又何以成今日之你?

少时,寒暑假总在乡下度过——在外婆家。外婆的院子里,总有人人可担着桶来舀的清冽井水,上屋场、下屋头,一个村子几代人都喝过;外婆的堂屋里,总坐满街坊四邻,城里来的亲戚,下乡挂职的干部,因精神分裂总咧着嘴傻笑的隔壁婶子——芝麻豆子茶管饱;外婆的大衣柜边,总围着流口水的孩子们,舅舅从城里捎来的八宝粥、沙琪玛、大白兔,零零碎碎、一滴一粒,都进了这些山野孩子们寡淡的小嘴。

白天,听别人讲外婆的故事:地主出身的小姐的苍凉,新婚不久就守寡的孤单,拉扯儿女的不易。夜里,听外婆讲别人的故事:上屋毛姨读书如何聪明,可惜命苦嫁错了人,要你舅舅多照应;下屋白外婆,是你妈的干妈,膝下无子女,逢年过节要多走动;细红舅,虽然是捡来的,要做亲舅舅看,不能怠慢。

外婆老了,进了城,带来了络绎不绝的乡下亲戚;她又回了乡,永眠山间。那一日,山顶山坳山背头站满了送行的乡邻,悲伤弥漫山谷。

这些场景,烙印在心里,柔软而执著,疼痛却温暖。

外婆心性之仁厚与宽宏,外婆人生之残缺与圆满,让我敬畏而向往。我从不敢待人以恶,对己以私;走到哪,就想着弄个小院子,有井水泡茶;办公室里,也要装些核桃瓜子……总觉得,热热闹闹、相亲相爱,才是家的模样;有悲悯,有挂念,有成全,才是心的圆满。

我曾像崇拜高山一样崇拜父亲,因为他沉默、坚强、睿智,似乎无所不能。可那一天,他红着双眼告诉我们——师父走了。近70岁的父亲,给90岁的师父磕了头,为着50年前的师徒之谊。我曾像惧怕戒尺一样惧怕母亲,那张教务主任的脸永远在评判你、挑剔你、警告你。可我也当了老师之后,无数次撞见母亲翻看我的文集、我的笔记,嘴角露出的分明是笑容。

我不敢不尊敬师父,不敢不感恩获得,不敢怠慢工作,不敢不给父亲盛饭,甚至不敢吧嗒嘴和跷二郎腿……我想,不是胆子小,而是:我家江上有清风。

我们的生命,如雨后荷面滚落的水滴,来自偶然,日曝风吹,晶莹易逝;又如远涉崇山峻岭的大河,去于必然,百川千载,汇流归一。它重叠着前辈们无数次向上向善攀登的身影,流淌着磅礴不休的血脉长江。江上清风,就是我们祖先奋斗的能量和善德的传音。

敬畏家风,感恩家风,传承家风,这是生命的重量和福气。

而现在的孩子们,被媒体舆论冠以各种称呼:“新新人类”“网络原住民”“中空断代层”……他们知道风往哪边吹吗?

我想,他们大部分人是知道的——

润怡在《陪检》中获得了兴奋和快乐,让她如“上了发条”,让她“眼疾手快”,懒觉可以不睡,饥饿感也可以忽略。文中,小作者用单独三段引用了旁人赞美自己的话,来烘托骄傲和快乐。我想,这也隐含着作者对“孝”的认同、传承和强调吧!

安琪穿着《新的旧衣裳》,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美丽”。奶奶巧手改制的红色外套,爷爷一生勤俭为我积攒的学费,“我”衣着朴素身处同学中的淡然自若……这种层层拓进,无限接近“真”和“善”的美,惊心动魄而又沁人心脾。

胡盈盈同学的《吹火》,写得非常艺术。有句话是,一个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爷爷显然是“吹火”大师。他竟把吹火吹成了艺术——低沉、舒缓、平稳、内蕴。“我”在这种艺术中悟出了方法和稳重。

范宇辰丢失的“钢笔”不翼而归。恶循环没有开始,便在这里终结,我们不禁吁了一口长气。多少人受屈,而折辱他人;多少人被损,愤而损人。和父亲一起在雪地里等待失主的那半个小时,将成为宇辰一生刻骨铭心的记忆。

最享受陈莞潞同学的“茶之道”。中国人的人生哲学都在一杯茶里:“慢”节奏,“静”下心,入口苦,然后甜。人生的滋味要等待,要细品,要下功夫。在追求速度、增长、效率的今天,我们更渴望爷爷那样诗意栖居的慢生活——笔作游龙舞,茶待水沸声。

前段时间,***主席牵着母亲的手散步的照片传遍了网络。后来,我又读到了一些写主席童年趣事的文章,写习大大和弟弟小时候常穿着姐姐们的旧衣裳和花布鞋,不禁觉得又是温暖,又是崇敬。

常常看到伟大的人物站在台前的样子。他们发出改变世界的声音,他们撑起了天与地,他们眼含泪水而言语慈悲。还有许许多多的今人与古人:诸葛亮、曾国藩、梁启超、焦裕禄……他们鞠躬尽瘁、泽被一国;他们开拓宏图伟业,振奋中华精神;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光照众生。

可你有没有想过:他们的背后,有怎样的父亲和母亲;他们的身前,有怎样的儿子和女儿。家之风,贯穿和打通前代与后代,形成一条血脉长河,绵延不绝,灌溉了伟大而辉煌的文明,成全了一代代人生命的圆满。这是中国人的福气之缘,更是中华民族尊贵之所在。

你我之家风,正如“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愿君得之,愿君守之,愿君传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