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策划/杨淳茗
文/惠忠 牛锐 淳茗
作文要善于以小见大
———以《受伤的核桃树》为例
策划/杨淳茗
文/惠忠 牛锐 淳茗
编者:同学们在作文时,有时遇到的题目较大(大主题),让人无从下手。这时,化解难题的有效方法是化大为小,从小处着笔,从大处立意,即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是作文构思的一种方式。它主要表现为: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即记叙的是小事,描写的是细节,剖析的是细微现象,表现的却是重大主题,阐发的是深刻道理。也就是说,用小题材来表现大主题。根据题材内涵的不同,“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可分以下几种情况:
以小事件阐述大道理这类文章往往通过叙写生活中一件极其平常的小事,来阐述一个大的、引人深思的事理。台湾作家林清玄的《老板打瞌睡》,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文章写“我”于午后,路过一家家具店的门口,看见老板坐在门口打瞌睡,“他打瞌睡的样子相当奇特,不像一般人只是点头,而是从腰部以上打折倾斜,整个人好像要栽倒在地上一样”,而“更奇特的是,他每次倾斜的时候,口水就从嘴角流出来,到整个腰部倾斜90度的时候,他的上身会弹回来,口水又‘咻’的一声吸了回去”。由于他打瞌睡时非常有趣,路边围了三四个人兴味盎然地看着,“我”也加入到那几个人中。此时,“我”发现了更有趣的事情——“家具店的老板面前趴着一只黑狗,也在打瞌睡,口水也从嘴角流出来”。作者由这两个非常相似的画面而联想到“人和其他动物是多么相似,如果没有觉醒的心,提升自己的智慧,人只是一个动物呀”。就这么一件再细小不过的事情,作者生发出了“大”意旨,文中相关的阐释精辟而透彻:
人在睡眠时,没有觉醒的心,和一条狗睡觉没有什么两样。人在吃饭时,没有觉醒的心,和一只老鼠吃饭没有什么两样。人在生命中张皇奔走,只顾衣食欲望而没有觉醒的心,和蟑螂、蚊子又有什么两样呢?当我走过家具店的时候,就这样提醒自己:要随时随地有觉醒的心。
“要随时随地有觉醒的心”这一感悟,既契合了前面所叙的故事,它是由小故事顺理成章引申出来的,又对读者深具警示意义,是富于普遍性与启发性的哲理。
以小事物蕴含大道理司马迁在《屈原贾生列传》中评价屈原的《离骚》时说“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意思是,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是些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不少托物言志、寓理于物类的文章,都具有这一特点。如刘燕敏在《一棵核桃树》中写道:
菜地荒了,篱笆没了,门前就多出一棵树。孩子四岁时,去了一次乡下,回来问我:“妈妈,爷爷院子里有一棵枣树,我们家的这一棵也是枣树吧?”……我还真不知道它是棵什么树。农校的一位朋友审视了一会儿,说:“这是一棵李子树,一看叶子就知道。”寒来暑往,它开花了,适逢爷爷从乡下来,对着被我们叫了三年的李子树,十分肯定地说:“傻孩子,李子树什么样子,我能不知道吗?你们家的这一棵是樱桃树。”直至深秋的一天,拆迁丈量的画线员说:“这是谁家的核桃树?你看看那上面,明明挂着一棵核桃。”这棵树多次被我们张冠李戴,最后是它用一枚小小的果子,向我们证实了它的真实身份。
文章结尾由物及人,以核桃树这一小事物表现大道理:
作为一个人,你必须奉献出自己的果实,否则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会真正认识你。
这一收尾言简意赅,起到了亮出文旨、托物言志的效果,令人信服。
以小人物展示其光辉人格这里的“小人物”,是指在社会上不出名、没有影响力的人。以生活中的平凡人物为叙写对象,通过塑造小人物的形象,揭示其闪光的品质,彰显其伟大的人格,折射出底层人物的光芒,从而起到激励、感化读者的大作用。人物虽“小”,却品格高尚。如月方的《手艺人》,作者选取的三位手艺人各有特点:缝纫店的女子专门锁边,世纪广场边的老师傅专修拉链,幼儿园旁的那个老师傅则专事修鞋。他们有的居陋巷、住窄棚,有的就在路边设摊经营;有的喜欢聊,有的话很少。作者叙述时没有平均用墨,而是用超过一半的篇幅叙写缝纫店女子,因为这一材料具有对比性、典型性。一边是设施简陋,空间逼仄,毫无包装,“我”要修的是本来不属于缝纫店经营范围的隐形拉链;一边是笑着接待,吃力不讨好地做了两次,却只收4块钱,还拒收多给的1块钱。经过对比,一位“坚忍而自尊地活着”“让人心生崇敬”的手艺人形象便生动地立于读者面前。为了使文章内涵丰富,作者又安排另外两个场面,从不同的角度补充、强化了文旨:世纪广场边的老师傅话很少,却是一位淮剧迷,这一内容为主旨增添了新意——手艺人的自尊中不乏精神追求和生活情趣;专事修鞋的老师傅热情而特爱聊,从另一个角度丰富了主题:手艺人的自尊建立在技艺自信和尊重他人的基础之上。
(江苏/唐惠忠)
受伤的核桃树
马国福
老家院里有几棵核桃树,每年春夏之交,长得枝繁叶茂,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没事的时候我就数树上的花朵,看看今年到底能结多少核桃。数不胜数的花让我心里暖暖的,今年核桃肯定能够大丰收。我望着核桃树,脸上掩饰不住对丰收的渴盼。
核桃刚成形的时节,邻居家馋嘴的小孩经常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用石块、长棍将我家伸出墙外的核桃枝一阵乱打。等我出门时,他们早已跑得无影无踪。看到地上打落的树枝和叶子,我很心疼。毕竟果实还没熟,不能入口啊。再看看被打伤的核桃树,有的树枝被打断了,歪歪斜斜掉了下来;有的枝丫主干被打断了,仅仅连着一点点树皮;有的核桃皮被打烂了,惨不忍睹。我很痛心地叹息:“完了,今年的核桃肯定要减产了!”站在一旁的父亲却笑着说:“没关系,坏事也许能变好事!”我弄不懂,父亲到底是什么意思。父亲说:“等秋天收核桃时你就明白了。”语气平和坦然,一点都没有责备人家的意思。
此后,经常有不懂事的小孩因为顽皮,趁我们不在家或者不注意的时候袭击我家的核桃树。我想出门拦阻,却总被父亲劝住:“由着他们去吧。”父亲如此宽宏大量,我不好再说什么了,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由着性子用石块、棍子和我家的核桃树亲密接触。
快到秋天收核桃时,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被小孩打过的核桃枝上的核桃比没有被打过的树枝上结的核桃大多了,而且结的果实比往年的多。放到口中一尝,果然受过伤的核桃比没受伤的核桃可口得多。这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便向父亲请教其中的原因。
父亲说:“核桃树的脾性和一般的果树不一样,越使它的枝丫受伤,它越长得茂盛,果实越香,而且第二年比第一年更好,尤其是正在结果成形的时候,受的惩罚越多越利于结果。”吃了多年核桃,我从没深究过其中的奥秘,父亲的一席话使我恍然大悟。
第二年,挨打的那些枝丫长势果然比第一年还茂盛蓬勃,花开得更艳更密。
我在想,这个植物界的道理同样适合我们。一个人如果在适宜的方式下受到更多的痛苦、灾难、挫折,他生命的枝头结的果实将会比顺境中结出的果实更甜更香些。好比成功不一定要经历失败的过程,但可以肯定,在逆境中人的潜力比在顺境中发掘得更深些,更大些。
于自然界而言,或许命运更喜欢垂青那些伤痕累累却又倔强地迎着灾难和风雨生长的种子;于人生而言,或许命运更喜欢将最丰硕的果实馈赠给那些含着泪微笑的灵魂。
本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平凡小事,说明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作者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细心观察事物的发展,并进行深入思考,闪出智慧的灵光。文章巧设悬念,“我”先是对父亲的话语不解,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产生寻求问题答案的动机,最后引出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受伤的核桃树结出的果实会更多更甜。
许多家长在生活中,习惯把孩子揽在怀里,不肯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经一点风雨,所有的事都替他们操办,甚至包办了。这样就造成了孩子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甚至造成他们的人格缺陷。任何人都有一定的潜能,我们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在锻炼中成长。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风雨,是孩子成长的助长剂;挫折,是孩子前进的发动机。我们只有在磨砺中才可能锻造出锋利的剑,在敲打中才能铸就坚硬的钢材。这就是本文给我们的启示。
(安徽/牛 锐)
一滴水的幸福感受
佚 名
小水滴懒懒地躺在柔软的云朵里,就像是卧在床上一样快活自在。但渐渐地,小水滴觉得闷极了。
“什么时候我才会感到幸福呢?”小水滴用稚嫩的声音问云姐姐。云姐姐微笑着用脸亲切地蹭着小水滴,轻轻地说:“你还太小,等你长大了,幸福就会属于你的。”
小水滴没能听懂云姐姐的话,但她将那段话深深地记在了心里。这些天来,小水滴发觉自己身边突然多了许多姐妹,宽敞的床也变得十分拥挤了。小水滴隐约地觉得自己的命运可能要改变了。在一个乌云密布、雷电交加的清晨,小水滴终于变成了大水滴。她第一次体验到了在天空中飞翔的滋味。
就在这时,风伯伯出现了,要她做出选择,是到广阔无边的大海中去,还是到贫瘠干旱的大漠中去。小水滴犯难了:一望无际的大海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家园,她想去感受浪花的美丽,感受波涛的澎湃。不过,大漠也是她朝思暮想的地方,她希望能在艰苦的环境下锻炼自己的意志。小水滴犹豫不决,时间却不允许她做过多考虑。它一咬牙便要求风伯伯带她去大漠。她恐惧地望着无垠的天空,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
“咚”的一声清响,小水滴落在了一个池子里。她睁开眼,却发现周围都是自己的同伴。“这是什么地方?”小水滴惊讶地问。“你是外地来的吧?这里是母亲窖。”原来身边的姐妹们都有过和她一样的经历。
“母亲窖是什么地方啊?”小水滴刚问出口,窖口边颤巍巍地走来了一位打水的老人。他那张脸写满了沧桑,可那干瘪的嘴一直微笑着。老人把桶用力往窖里甩下时,小水滴突然看见了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上带着淤血的指甲。泪水顿时模糊了她的双眼,小水滴没有想到,自己在老人的心目中竟然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它第一个跳进了老人的桶里。
桶在老人的拉力下一点一点地向上升,小水滴心中的幸福也在慢慢地荡漾开去。她终于明白了:让他人微笑,让他人幸福,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她不由得对着白云姐姐露出了笑脸。
【评点】幸福是什么?这是一个大话题,不易下笔。作者巧妙地化大为小,从较小的角度切入话题,把深刻的主题具体化、简单化。文章的标题就很新颖,人有人的幸福,那小水滴呢?文章通过小水滴寻找幸福的经历来揭示人生哲理:让他人微笑,让他人幸福,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童话的体裁,拟人化的写法,小巧的角度,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湖南/杨淳茗)
杨 青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