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父亲是一条老河(外1章)

时间:2024-05-11

董长民

记忆中,父亲忙碌的身影像又细又密的雨丝抽打着我的心。父亲老了,沟垄般的额头上,岁月写下的痕迹,我每读一次就有一次的悲凉,越来越强烈。

父亲是闯关东来吉林的,正逢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年轻的父亲凭着勤劳和智慧学会了木匠活儿,有了这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的本事。父亲的手艺好,会画图纸,还会在家具上烫花,村里人都喜欢找他做家具。在父亲的手里,那些花朵、飞禽都有了生机,变得栩栩如生。那时常见的几种家具父亲都会做,像炕琴、立柜、梳妆台等。村里人请父亲干活儿,有的给些工钱,有的干脆给拿上些吃食。也因此,我家虽然人口多,日子还算过得去。到了20世纪80年代,村里做家具的人家更多了,给的工钱也更多了,可以说我上大学的学费,是父亲一刨子一刨子推出来的,一趟锯一趟锯拉出来的,一凿子一凿子刻出来的。父亲左手的中指也因为被刨子划伤,留下了终生的伤疤。

真的难以想象,瘦小枯干的父亲是怎样历尽艰辛,把我们四个子女拉扯大的。我曾多次问起这其中的辛苦,可父亲始终不愿多说。父亲干活的时候,我常在边上看着,可他不想让我像他一样做这些“没出息的活计”,常把我赶走。如今,父亲年纪大了,干活越发吃力,但还是力所能及地做一些饭桌、椅子类的小活儿。我曾劝父亲扔掉那些相伴了半生的刨子、凿子、锯子,可父亲总是用鼻孔喷出的粗气表达他的执拗和坚持。

父亲性格朴拙,从不多讲一句话,那种韧劲,那种辛劳,真像臧克家笔下的老马:“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也正是凭着这股坚韧不拔的劲儿,才把家里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父亲从没喊过累,偶尔会趁着干活儿的间隙抻抻破衣袖、擦擦分不清底色的脸。当汗水浸湿他瘦小的身子时,幸福也自然而然地浸湿了他的心。每当看到父亲那筋疲力尽的样子,我的心总是隐隐作痛。

父亲很少看电视剧,只喜欢看《新闻联播》和反映革命战争时期党和人民与日寇、国民党进行斗争的节目,而且眼神还有些痴迷。他总是勉励我们要积极向上,还常说要“多栽花、少种刺”,与人为善、和睦相处。我们很少交流思想,但是父亲淡淡的几句大实话却让我终生受益。我知道他不能明白我写的那些情啊、爱啊的东西怎么能变成铅字。他虽然不懂文学,但是偶尔说上几句话也让人刮目相看。他说:“写文章要接地气,要写真实的生活,要像种庄稼一样,你对庄稼不懒,庄稼才不会欺骗你。”至今,这句话还时时在我耳边响起。

每当听到那首《父亲》,我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感动,在心里默默祈祷父母平安、健康快乐!不在父母身边的日子,我会在黑夜里挥洒泪水,向老家的方向倾诉对亲人的思念。“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歌声激荡在我的心中,像张开的翅膀,恨不得立刻飞到父亲的身边,依偎在他的怀里,感受父爱如山的真实含义。

父亲已经进入老年,生命之河已缓慢沉滞。太多的感情,太多的悲欢离合,太多的心事,太多的太多,在生命的河水中沉淀又浮起,浮起又沉淀。当感情的债太重,当心的负荷承载不了时,所有的记忆,就如四处涌来的泥沙,潜意识地聚集而来,在河海交接的咽喉,吞不下,也吐不掉,反反复复地,折磨又折磨,沉淀又沉淀。

父亲的执着与乐观,让我获得了很多,在精神上,在风骨上,在心灵深处。这条老河,整日里唱着悲欢离合的歌,让我魂牵梦萦,永远激荡。

好老师怎能忘记

我不知道她的名字,只记得她姓宋;我回忆不出她的长相,只记得她高高的个子,头上扎着马尾辫,辫梢有一个红色的发卡,像红色的蝴蝶,伴着她跳来蹦去,翩翩起舞。我尽力去回忆那段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才真正感觉到“启蒙老师”四个字的沉沉的分量。

当我真正下笔去捕捉她的形象和精神内涵的时候,我还是有些茫然。茫然是因为我只感受到她的好,至于更深刻的理解却是浮皮潦草的。当我追索三十多年前的故事的时候,我甚至不清楚我的双眼为何渗出湿润心情的泪滴,我无比遗憾为什么没有尽情地把握那段时光,而是浑然无觉地任凭时光流逝。当我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后,我才懂得她给我们的爱是慷慨的、无私的,是发于心而形于外的,是不求回报、不计得失的。

我7岁上学,当时是怯怯的,过了几天后,当看到她和我们一起游戏的时候,便悄悄地认定她和我们是没有距离的。常玩的游戏有跳皮筋、丢手绢、老鹰捉小鸡,她带着我们欢呼雀跃,大辫子甩来甩去,红色的发卡在阳光的辉映下熠熠生辉,像蝴蝶穿梭在花丛中,一闪一闪,活泼灵动。

我上学那年是1976年,虽然“四人帮”已被打倒,但是人们潜意识中形成的“文革”思维和做法还是普遍存在的。我这个班的班长就用“文革”斗人的方法来管束我们。谁犯错误,比如没写作业、上自习说话,他就让这些同学连成一排,后面的揪着前面同学的耳朵,以此类推;如果谁不用劲,他就狠狠地踢上一脚。这样下来,每个同學都狠劲揪,把被揪者疼得呲牙咧嘴。这种情况后来让宋老师知道了,她在班级把班长批评了几句,然后她说:“每个同学人格上是平等的,不能用损害别人自尊的方式来教育人,更不能体罚。我们应该和和气气地解决问题。”虽然当时不能很好地理解她的话,但现在回想起来,她尊重学生人格、体谅学生错误的做法,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因为在那时,体罚学生的老师并不少。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件事:有一次,轮到我们小组值日。我们学校那时候没有暖气,冬天由值日生点炉子以供全班同学取暖。我第一个到学校,却看见宋老师蹲在那里,点着油松、扇着火苗,让火焰升腾起来。她头发上的“蝴蝶”,随着她的动作跳起舞来,拽着我的视线,扯着我的心跳。后来才知道,因为她顾念我们年龄小,每天早晨都由她来点炉子,手上、脸上被熏得黑糊糊,是常有的事。我教初中语文时,魏巍的《我的老师》这篇课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的,“她爱我们”,因为“爱”才有无怨无悔的付出,才有默默无闻的奉献,才有循循善诱的引导,才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教育基调和人生境界。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切似乎都成为过眼云烟,但我忘不了她,忘不了她带给我的感染和启示,她的人格魅力让我一生景仰。我多想她能够看到这篇文章,我要诚笃地告诉她:我的老师,我爱你,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