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校院合作共育人才模式探讨

时间:2024-05-11

陈晓慧

摘要:随着21世纪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逐渐出现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大、高级技工短缺等尴尬局面。在此形势下,教育部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试图扭转这一现状,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同时明确指出了高等教育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将是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下文将围绕学校、医院合作共育人才模式及路径展开探讨。

关键词:校院合作;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思路

一、现代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现状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5年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达47.6亿,占全国总诊疗人次的61%,在分流病人、缓解看病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整体上看,基层医疗卫生人力资源仍然存在短缺问题,尤其是一线医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等困境仍然未能有明显改善。全国乡镇卫生院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卫生技术人员仍低于31%,执业医师数量严重不足。此外,还有部分医务人员并未接受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医师培训,临床诊疗能力相对较弱。对此 当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以打破这一恶性循环。

二、校院合作的优势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完善的院校医学教育机制和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而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临床医师兼具周期长、分阶段细、連续性强等特点,且过程必须符合医学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并经过严格院校医学教育、规范化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终身继续医学教育,而校院合作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即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是参照国际主流医师教育培训模式、行业惯例和中国国情基础上的重大制度创新。因此,广大医学院校应当坚定不移地推进和完善这项制度,从根本上提高临床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二、校院合作模式下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1.建设高水平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现代素质教育模式重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践育人”的重要功能,因此在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应注重实训基地的建设,联合医院及相关医疗机构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具体地说,对于校院实训基地的教学指导成员的安排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要主动吸纳医疗行业骨干、医疗机构专家来共同参与实训指导工作,制定完善的医学专业教学方案。其次,在医学专业设置和调整方面,要广泛调查医疗行业骨干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以制定更符合就业需求的医学专业培养目标。而在制定医学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和培训大纲方面,应广泛听取相关医学专家指导,明确专业培训重点和培训难点,在减少学生的培训压力的同时,保障培训成效。此外,在实训成果考核与评价方面,还可以成立医疗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考核委员会,设定与就业岗位需求相一致的考核目标,以帮助医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方向,提高就业能力。

2.完善学校与医院之间的联合机制

将教学和实践训练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专业知识,还有益于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实务能力。具体地说,就是要探索建立以医疗行业需求为导向的医学人才培养供需平衡机制,邀请医疗行业专家参与教学,利用专家经验分享,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医学前沿信息,进一步消化理解课本知识。其次,要以就业为导向,联合医院共同培育人才,让各大医疗机构成为专业教学的第二课堂,以切实提高医学生专业技能,通过临床培训发现个人技能缺陷,从而有针对性地完善知识架构,提高知识层次。此外,还要紧密联系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个阶段,以实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有机衔接。

3.加强合作教学中医患沟通教育

和谐的医患关系能够使医患共同认知、心理相容、建立情感、相互尊重、互利互惠,有助于临床沟通,缓解医疗纠纷与医患冲突。具体地说,在校院合作过程中,校方应经过相关课程的学习,让医学生在练习、讨论、实践中学会如何向重症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告知诊疗方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在医院实践中,引导学生在有冲突的情境下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如何学会体察患者需要,表达对患者的关爱,以此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之学会以耐心、关心、爱心及同情心获得患者信任和尊重。此外,还要不断加强临床教师在医疗和教学中关怀患者能力的培训,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无私、热情的医学人生观,建立医学工作者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基于当前医学人才就业现状,我们有必要借鉴校院合作共育人才模式实施医学专业教学,改善医学教学现状,培养出能够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医学专业人才,使得医学专业教育能够更为顺利地与医院、社会接轨,摆脱医学专业教学和就业的困境,有效解决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困难。

参考文献:

[1]崔明辰, 熊均平, 王建国. 医学教育校院合作的类型、特征及其合作机制研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 13(1):160-163.

[2]李玲, 许有华, 王立芳. 校院合作共育全科型适宜医学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5):29-30.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