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借助古典小说,夯实语文素养

时间:2024-05-11

蔡丽蓉

中国古典小说是我国灿烂文化长河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小学教材中就编入了不少这样的白话小说题材的课文,这不仅给学生以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于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就此类文体的内容特征以及蕴藏的内涵,对小学古典白话小说类课文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挖掘它独特的价值魅力,真正为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和人文素养服务。本文提出要紧扣故事情节,感受表达要素;紧扣文本语言,感知表达风格;紧扣文体特点,适度拓展补充;紧扣课程性质,延伸感知文化,从而借助古典小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一、紧扣故事情节,感受表达要素

古典白话小说有着独特的叙事方式和鲜明的情节结构特点,是叙事文学的典范之作。其跌宕起伏的情节是被众多学生所吸引,教师不妨利用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去感受小说的魅力所在。

如《景阳冈》一文中教师就基于“武松打虎”故事情节生动形象,扣人心弦,引领学生去体悟文本的意蕴和古典小说的魅力。首先,教师组织学生初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描写武松和老虎的句子,学生在入情入境地朗读中想象和体会,加深了对文体的理解。随后,教师创设“模仿说书”的平台,更好让学生感受曲折故事情节。教师在模拟说书的场景中,引导学生分析故事哪个情节戛然而止是最恰当的,并加上经典说书结尾说“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在真实可感的说书场景中,学生领悟了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故事结局的“出人意料”从而深刻体会到“情节”“悬念”“意外”等小说的重要元素,以及这些手法的妙用对于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塑造人物形象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紧扣文本语言,感知表达风格

古典白话小说之所以成为叙事文学的典范,除了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其丰富多变的语言表达形式也是耐人寻味的,故事正是通过这些表现手法才使得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生动丰满。因此,教师要准确捕捉文本的语言形式,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品味人物性格魅力及灵动的形象,从而使学生习得语言表达的方法,提升自身语言表达能力。

如《草船借箭》重点刻画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其中有一处这样的环境描写: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教师就引导學生进行了这样的设想:“诸葛亮和鲁肃都坐于船内,都看到大雾,此时,他们会有什么反应?”有的学生说:“鲁肃并不知道会有如此大雾,而他们的船正向曹军水寨迈进,看不清前方的情况,心里难免会害怕和担心。”有学生说:“诸葛亮之前早算到会有这场大雾,所以不但不担心,反而心中窃喜。”通过环境的描写,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深入的感悟和理解。最后教师分别从鲁肃和诸葛亮的角度引领学生读这句话,借助对景色描写的体会,对人物内心的挖掘,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走进了文本内核。

三、紧扣文体特点,适度拓展补充

古典白话小说类课文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拥有丰富的拓展空间,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极好资源。教师可以关注文本内容创设合理的拓展空间,让学生在可感、轻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和技巧。

教师借助学生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改编,或者是原著语言形式转变成现代白话文,或者是将教材语言进行原著语言的还原,可以是将故事新编,也可以是将故事续写等。如学习了《孔明智退司马懿》《草船借箭》两篇课文之后,教师就引导学生对语言形式进行比较,让不家务事自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改写,有的学生将《草船借箭》还原成原著语言形式,读起来颇有古文的味道;有的则将《孔明智退司马懿》改写成了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无论学生通过哪种方式的改写,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现代白话文与古代白话文有了深入的比较,感受到古典白话文的言简义丰、朴实典雅,从而品尝到创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增强阅读名著兴趣和学习的欲望。

四、紧扣课程性质,延伸感知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材中编入的古典白话小说只是从古典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文本,对于整部名著来说是不完整的,文本片段作为引子,意在为学生打开古典名著阅读之门,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名著,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为课外进行大量的名著阅读奠定基础。

还以《草船借箭》为例,教师可设悬念,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原著: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确才智过人,称得上“神机妙算”,但这招草船借箭也太险了,他为何冒险去做?是千算万算,没算到周瑜的阴谋?还是为显示自己的能力?……课本里可没有答案,只有读《三国演义》原著,你才会对诸葛亮和周瑜有深刻的理解。此时,学生胃口充分调动起来,以迫不及待地要走进原著去看个究竟。

从这一案例中,我们就应该深入审视:编者之所以大量选择古典名著中的内容作为教材课文,就是想借助这些名著的资源,将其视为文化感知的突破口,强化学生对古典文化的深入感知,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总而言之,古典小说类文本有着自身的创作顺序,对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在充分研读教材编者的基础上,把握这类文本的主要特质,促进学生认知素养的有效提升。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