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杨书兰
一个孩子是否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对他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现在的年轻父母,大多把自己的孩子视为掌上明珠,要什么给什么,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更不让孩子做自己原本能做的事情,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小皇帝似的舒坦生活。在家生活上一切由父母包办,无自理能力,有的连吃饭都要喂、要哄,甚至要大人陪着上厕所;有的上幼儿园要背、要抱;午觉时父母帮着脱衣,父母临走时还要嘱咐老师帮关照:“我的孩子小,起床时帮他穿穿衣,穿慢了会感冒。”等等。结果,孩子被宠坏了,什么也不会做,生活自理能力极差。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难立足社会,因此,父母在对孩子悉心呵护、体贴入微、怀有无限期望时,也应责无旁贷地耐心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从以下几点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一、教给孩子日常生活的基本技能
让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例如,教孩子正确的穿衣服、叠被、洗脸、系鞋带、解大小便、使用便纸等,孩子刚开始如果做不好,家长千万别生气、发火,或干脆自己替他做,而要耐心温和地说教;孩子稍有进步,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以增强孩子做事的信心和愉悦感。这样,下次再叫他做类似的事情时,他才会积极愉快地去做。久而久之,孩子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二、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扫扫地、拿拿碗筷,洗一洗手绢、袜子,学着摘菜、洗菜、擦桌子等,千万不要顾虑孩子做不对,累坏了孩子。当事情完成得不太令人满意时,家长不要表现出生气或不高兴的样子,要和颜悦色地鼓励孩子:别泄气,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好。孩子在家长的表扬和赞许中体验到劳动成功的愉悦,同时,也在劳动中培养了孩子的生活自立能力。
三、让孩子自己决策
孩子的事应该由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决断。玩具放在什么地方?游戏角怎么布置?和谁玩?玩什么?這些孩子的事,家长不要做决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动脑筋,想办法,做出决策,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引导孩子决断,但不要干涉,更不要包办,让孩子决策。
四、训练孩子的自救技能
知和行是有一定距离的,孩子有时知道要注意安全,但不一定有能力去处理一些带有危险性的事情,这就需要父母在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自救技能。可人为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如果被反锁在家里,你该怎么办?”引导孩子设想出各种自救方法并进行演习。各种活动既是游戏,又是摸拟练习,孩子非常喜欢。同时,这种活动还能培养孩子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品质。
孩子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下,他们终将走向社会。因此,家长不仅要细心地爱护孩子,更要注意培养孩子自理能力,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有生存能力的个体。
(责任编辑 刘 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