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顺其自然做班主任

时间:2024-05-11

文/吴素素

顺其自然做班主任

文/吴素素

16年的班主任经历,让我对教育有自己的理解,渴望守望着教育的家园,顺其自然做班主任,即做一名随性随和不随意的班主任,寻求合适教育,倾听内心需要,尊重规律,因势利导,与学生相随相伴。

从年轻班主任走向中年班主任,16年来不断学习和实践,总想寻找一种适宜的姿态当好一名班主任。16年来为人师为人母,慢慢对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内心越发平静和真实,也找到了自己的目标——顺其自然做班主任即努力做一名随性、随和、不随意的班主任。

1 随性---寻求合适的教育

随性意为依随本身的赋性,随脾性而定。班主任既要随自己的性,拥有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不照抄照搬;也要随学生的性,做适合学生的教育。

我们不难发现,同样的方式为不同的老师所用往往效果有差异,乃至同样的一句话出于不同的老师口中影响却截然不同。这往往是老师个性使然。有的老师充满诗意,有的老师激情昂扬;有的活泼幽默,有的淡定从容……风格迥异。我们经常感叹,搬用专家的教育方法,往往效果一般,殊不知方法可以学来,而专家的个性和魅力我们学不来。“方法在于人用”,只有基于自身赋性探求恰当的方法,做适合自己脚的鞋子,才能成为“个性班主任”。

同样我们不难发现,同样一件事,用同样的方法来处理,对不同的学生效果不同,这是学生个性使然。由于成长环境、性情、家庭教育等各不相同,学生间的差异不可避免。我们应该根据学生脚做适合的鞋,提供合适的教育,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因此我们只有面对学生的差异,关注并研究差异,找到“这个”学生的精彩或是病症,教育才真正进行。

研究差异最好的途径是家访和鼓励学生参加活动。家访让我们遇到更真实的学生,让我们能真正懂得:每一个行为背后总有原因,遇到问题我们应该少问“怎么办”而多问“为什么”。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千方百计把他们的精彩瞬间“晒出来”,让他们感到喜悦,感到被关注,感到被肯定。人在快乐中,在认同中更会展现与众不同,更能挖掘自身潜力,更利于发展。

2 随和---尊重生命的教育

随和意为和顺,顺应生命,尊重生命。随和是淡泊名利,宽容平和,师生平等,相互尊重。

我们要尊重自己的生命,提升幸福感。“一个没有幸福感的教师是难以孕育学生的幸福的”。我们要经营好笑容,用笑脸传递幸福;经营好内心,桃李满天下,更不迷失自我;经营好身体,亲近自然,健强体魄;经营好家庭,享受天伦之乐;经营好生活,学会感恩,活出精彩。

更要尊重学生的生命,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我总会在心里默默对学生说:你的笑对我很重要。在你求学生涯里,遇见我,你感到快乐,感到幸福,是我一生的荣耀。这幸福源于我们眼里有他们,心里有他们,尊重、理解、宽容、关怀他们。尊重学生,欣赏他们各种可能的表现;理解学生,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宽容学生,善待错误,让每一次犯错都成为成长的契机;关怀学生,关心学习与生活,更关心内心的需要。

教育不是不停盯梢,不停说教,不停给予,而是关注并满足学生真正需要。只有真正被需要,才是真正的教育。高三段进行徒步远足成人礼活动。我原以为这是个感恩并动员决战高考的绝佳机会,我暗自策划:成人门出来后,我们班进行聚餐,师生集体过18岁生日,中间播放家长的祝福视频,回顾学生成长历程,最后激励大家决战高考。可往往没有想到班级大部分同学或不同意或沉默,理由是:12公里的步行,身体上肯定精疲力尽;这么多代表讲话无非都是要决战高考,心理上也会疲软,如果聚餐还这样……太累。他们觉得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回家好好睡觉,养足精神,来上晚自习,这是对决战高考,对责任感最好的诠释。整个远足成人礼过程证明了学生的预见是正确的,学生的反对也对我进行了教育——只有真正需要才能有真正教育。

3 不随意---敬畏规律的教育

不随性意为不任性而为、不一厢情愿、揠苗助长,而是踏踏实实地顺着成长的韵律,做好教育。

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作为灵魂的摆渡人,我们必先不断提升自己,健全人格,充盈灵魂;随性也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学生是未完成的个体,我们的职责是帮助他们的成长。对于他们的行为,有些应及时鼓励,有些应给以修正;对于他们的思想,有些要加以撑持,有些则要机灵抵消。就如纪伯伦在《关于子女》所说:“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因此我们不能一厢情愿的把我们的想法强加给他们,按我们的意愿去塑造他们而应该细致地去唤醒他们的潜能,因势利导,引领他们走向未来。教育的过程是转化的过程,是不断“战胜自己”的过程,也是一个漫长反复甚至伴随一生的过程。因此我们要陪伴,要守望,要静待花开。

教育是引领孩子不断接近未来的他们,这过程反反复复,需要我们不离不弃与现在的他们“斗智斗勇”。我们班一学生父母离异,性格倔强,脾气暴躁,打架斗殴,经常性迟到。了解了他家庭情况后,我觉得这孩子需要的不是摆事实讲道理,而是需要一份关心和情感。他一学期打架三次。第一次是放学路上几个同学并排骑车,对后面的汽车司机鸣笛不满,打了司机,司机报了案;第二次是他被班级同学打了,还手打人;最后一次是娇小女生科代表死盯他作业,他不愿意,斗嘴,最后演绎成打架。第一次打架,我陪着他处理好事件,没有责骂,因为政教处以及批评教育到位,我不能雪上加霜。第二次,我让他发泄不服并引导他去宽容别人,因为这次颠覆了他总是先动手打人的角色成为被打还手。最后一次,我指着他狠狠的骂进行发火教育,因为男生应有绅士风度,尊重保护女生。三次打架后,有趣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和那个女生成了朋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他也不打架、不迟到了。

学生一届届毕业,我的路也一步步延伸,我知道路上依然会有坎坷,会有荆棘,但我将尽我所能,顺其自然,做名随性随和不随意的班主任。

(作者单位:浙江苍南宜山高级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