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项羽为何落得个自刎下场

时间:2024-05-11

殷啸虎

秦朝灭亡后,项羽率领的楚军同刘邦率领的汉军进行了长达五年的战争。刘邦在项羽面前可以说屡战屡败,但垓下一战,项羽全军覆没,本人也被迫乌江自刎,临死前还不服气地说: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那么,项羽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关于这个问题,韩信同刘邦有过一番对话,指出了他的两个弱点:一个是匹夫之勇,另一个是妇人之仁。后来战局的演变,也充分论证了这个结论。

先看匹夫之勇。平心而论,无论是军事指挥才能,还是个人的勇气与胆识,项羽都堪称佼佼者。在著名的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大败秦朝军队。正是因为项羽牵制了秦军主力,才使得刘邦能够顺利入关。

楚汉之间的第一场大战是在彭城展开的。刘邦率56万人向项羽发起进攻,攻占了项羽的都城彭城。项羽率3万精兵进行反击,大破汉军。刘邦仅率数十骑逃离,连自己的父亲和老婆都被俘虏。项羽率军同刘邦的汉军大小70余战,未曾打过败仗。后人将其称之为战神,并不夸张。然而,战争不是一个人的行为。项羽过人的勇气和才干,反过来成了他致命的弱点,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一个是单凭个人的勇猛,缺乏长远战略规划。项羽入关前,担心投降的秦军反叛,竟坑杀降军20余万人。进入咸阳后,又屠全城,包括杀死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还烧秦宫室,大火三个月不灭。自立为西楚霸王之后,东征西讨,却没有建立一个稳固的根据地。虽然屡战屡胜,但地盘越打越小,人也越打越少,最后真成了孤家寡人。

反观刘邦,入关之后,先与民约法三章,并在萧何的帮助下,建立了根据地。楚汉两军对阵广武时,项羽提出“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刘邦笑着回答,“吾宁斗智,不能斗力”。简单的一句话,让人看出了两人的差距,“(项羽)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

另一个是不能用人。项羽虽然本领高强,但手下有本事的人都跑刘邦那里去了。帮助刘邦奠定天下的三个大将——韩信、英布、彭越,前面两位原来都是项羽的部下。在汉朝官拜丞相的陈平,也是从项羽那边过来的。范增是项羽身边重要的谋士,被项羽尊称为亚父。但陈平略施小计,就使项羽对其产生了怀疑,气得范增离他而去,中途发病身亡。

再看妇人之仁。关键时候一念之差、错失战机,是项羽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鸿门宴上,项羽完全可以也有能力除掉刘邦,但他轻易放走刘邦,铸下大错。楚汉议和后,项羽老老实实地遵守约定,送还了刘邦的父亲和老婆。没想到刘邦立刻背弃约定、派兵追击,但追击的军队又被项羽打得大败。可谁知项羽没有乘胜反击,而是继续东归,结果在垓下陷入汉军的重围,被迫自刎而死。

也许,“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诗句,算是对项羽失败教训的最好总结吧。

(转自《解放日報》)

素材压缩 历史上著名的“楚汉之争”最终以项羽自刎乌江而告终。项羽缘何失败,盘点历史发现,一个是匹夫之勇,另一个是妇人之仁。后来战局的演变,也充分论证了这个结论。

阅古知今 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争有很多例子,“楚汉之争”就是一个经典的战例。总结项羽落败的历史教训,毛泽东同志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诗句,就是对项羽失败教训的最深刻的写照。本素材适用于以弱胜强、匹夫之勇等话题。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