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赵柒斤
“三国”不仅讲了战争与谋略,也说了不少勤读书的故事,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吴下阿蒙”和“士别三日,刮目相看”,说的就是三国时期吴国一代名将吕蒙发奋读书学习的故事。
刘备的儿子刘禅也是一位善于读书学习的好同学。《三国志》记载,刘备给刘禅的遗诏中有一段话:“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诸葛亮对射君称赞刘禅的智慧,射君又将赞辞告诉了刘备。刘备很高兴予以勉励。诸葛亮不是阿谀奉承之人,刘玄德也有知人之明,由此可见刘禅绝非鲁钝之人和“扶不起的阿斗”。
刘禅除了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还苦读诸葛亮亲自抄写的《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典籍。对于刘禅读书学习的成绩,诸葛亮在《与杜微书》有个评语:“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从处理军国大事刘禅头脑始终非常清楚这点不难发现,刘禅读书达到了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境界。
譬如诸葛亮急于北伐时,他规劝说:“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伐,恐劳神思。”诸葛亮死后,刘禅立即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并严令蒋琬不可轻易出手;为防丞相大权独揽重现,他以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主管政务;以蒋琬为大司马,主管军事,形成相权军权相互牵制的新格局。
诸葛亮对子、侄、外甥的管教很严格,按现在的话说,完全稱得上是一位“鹰爸”。《三国演义》没提诸葛亮教育下一代的事,但《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却写了很多。如他在一封《诫子书》中就这样说:“君子为人,总是以心静来修养自身,以俭朴来培养美德。不淡泊寡欲就不能使心志明确如一,不是内心宁静就无法达到高远的境地。”又说:“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明确的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
在《诫外生书》中,诸葛亮也反复告诫:“志向应当高远,向先贤学习,抛弃琐碎的情欲,不要犹豫疑滞。”意思是说,如果志向不强毅、意趣不慷慨,只是忙忙碌碌地拘滞于俗务之中,默默无闻地为情欲所束缚,就只会使自己成为平庸下流的人。
由于家教严格,诸葛亮的儿孙都非常有出息,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拒绝魏国名将邓艾劝降战死绵竹;另一个孙子诸葛京随才署吏,先为县令,“竹林七贤”之一、后投靠晋廷、官拜尚书仆射的山涛极力举荐他,但诸葛京不为所动,最后凭自己能力做了江州刺史。
(转自《北京青年报》〉
素材压缩 “三国”不仅讲了战争与谋略,也说了不少勤读书的故事,大家最为熟知的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吕蒙。其实,刘备的儿子刘禅也是一位善于读书学习的好同学。
阅古知今 人们习惯以为“三国”时的蜀国最先灭亡,是因为刘禅昏庸无能,是“扶不起的阿斗”。其实并不尽然,刘禅绝非鲁钝之人和“扶不起的阿斗”,从他酷爱读书中就可见一斑。历史真相并不浮在表面,而是掩盖在重重迷雾之中。本素材适用于“流言蜚语”、“探究发现”等话题。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