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李亚洲
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共吹嘘,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东莱王韩晋明笃好文学,疑彼制作,多非机杼,遂设宴言,面相讨试。竟日欢谐,辞人满席,属音赋韵,命笔为诗,彼造次即成,了非向韵。众客各自沉吟,遂无觉者。韩退叹曰:“果如所量。”
(选自《颜氏家训》)
1. 名要副实,做学问要靠真才实学。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曾说:“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言外之意,是告诫我们做学问一定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的求实精神,来不得半点虚假。“士族”沽名钓誉,靠酒犊珍玩交诸名士,靠他人吹捧而得来的才学又怎能是真才实学呢?
2. 坚守初心,永葆清廉本色。俗话说,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在“糖衣炮弹”的攻击之下,众名士纷纷丧失初心,失去了诚信、公正的底线,极尽吹捧之能事,造就了一个新“名士”。可见,坚守初心,抵制不良诱惑,永葆清正廉洁是多么重要啊!
3. 选拔人才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作为出境访问的使者,理应德才兼备。然而朝廷却忽视了选拔的严格标准,似有偏听之嫌,竟也以为“士族”有文采才华,竟然派他出境访问。因此,严明约束,不让虚名者有机可乘,加强选拔制度建设也颇为重要。
4. 勇于质疑,不为假象所迷惑。孔子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值得庆幸的是,韩晋明没有像其他“甘其饵者,递共吹嘘”的名士一样,他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不人云亦云,不为“士族”的假象所迷惑。
5. 大胆探索,实践出真知。只有质疑,不去实践验证,也只能是空想。韩晋明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仅存疑,还“设宴言,面相讨试”,在实践检验中,无真才实学的“士族”终于露出马脚,这也印证了那句老话:实践出真知。
古往今来,追名夺利者多,然终成名者不多,这是因为名要以实作支撑,唯实才能成其名。
李白能成“诗仙”之美誉,是因为他能写高适、岑参那种大气磅礴的边塞诗,能写王维、孟浩然那种境界幽静的山水田园诗,能唱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大气,能奏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时代强音。酒入愁肠,七分酿成月光,三分啸成剑气,他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然而这世间,仍有名不副实之人,自我沉醉在声名的光环里,沾沾自喜,孤芳自赏。《颜氏家训》里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士族,天资愚笨,用美酒佳肴珍宝玩物结交许多名流,在他们的吹捧之下,竟然颇负才名。爱好文学的东莱王韩晋明有疑,于是摆设宴席,趁机一试。结果此人草率成章,全然没有了先前的风格韵味。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像士族这样靠他人吹捧得来的名气,毫无真才实学,又怎能服人呢?难怪颜之推这样论述名与实:“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由此可见,外朴内奸,谋求浮华的虚名,是不能得到“真名”的;要想有名望,就要有实力,要想成就“名”,就要用“实”来作为背后的支柱……
片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名要副实,唯实才能成其名”的道理。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后,把李白作为正面事例进行论证,将“溯”材中“士族”作为反面事例进行论证。二者对比鲜明,相辅相成,共同印证了观点。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