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老家的奶奶

时间:2024-05-11

孙瑜澄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故乡是一个抹不去的记忆,不管你身在何处:故乡的情是一种无法忘怀的乡情,是任何情感都无法代替的;故乡的物历历在目,让你总也无法忘却;故乡的人会时时浮现在你眼前,犹如昨天才分别一样。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本期栏目荐评 杜春香老师)

在我的眼中,奶奶的面容非常端庄,虽然脸上皱纹密布,但依然可见年轻时秀美的模样。我印象最深的是奶奶的双手,就像两节干枯的树枝,长满了厚厚的硬茧,大拇指因为发炎,用胶布缠着,指甲也已经裂开了,手上还有一些泥土的痕迹,每当奶奶用粗糙的手轻轻抚摸我时,我的脸就会火辣辣地疼。

天不亮,奶奶就忙开了,生火做饭,养鸡喂猪,打扫庭院……当然也给我烤烧苞谷。忙完这些,奶奶一天的劳作才正式开始:种柑橘,种柚子,施肥,拔草……

晚上,忙碌了一天的奶奶和我坐在桂花树下,看远处峡江的航标灯神秘地眨着眼睛,远处西陵峡的轮廓朦朦胧胧,静谧极了,缓缓流淌的江水滚滚东去,涛声悠长,仿佛给你讲述着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故事,偶尔路过的客轮会轻轻地拉响汽笛…

奶奶和爷爷养育了8个子女,粮食不够吃的时候,奶奶用苞谷面煮粥,干的给孩子吃,锅底的残粥留给自己。屋漏偏逢连阴雨,一场大火烧光了家产,爸爸面临失学的危险,奶奶决定:家里再穷,也要供爸爸读书。那时候的奶奶咬紧牙关,背上背篓,拿起镰刀,翻山越岭到人迹罕至的山中采集药材,拿到县城去卖,直到爸爸读完大学。爸爸大学毕业,奶奶70多岁了,爸爸本可以回到家乡工作,奶奶却告诫爸爸“丈夫许国,志在四方”,支持他留在武汉工作。

奶奶平静地述说着往事,像讲着别人的故事,那声音里透着点什么,也许是无奈,也许是伤感,不,都不是!只要有生命,就有它存在,很深、很深,是扎根于奶奶心底的乐观和坚毅。

奶奶最爱讲的故事是抗战时期,侵华日军向西南发动军事进攻,因峡江天险而到此止步,就在我故乡的石牌,曾发生一场被称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反侵略大战,史称石牌之战。那年春天,奶奶在砍柴的路上,遇到昏迷在山道的浑身是血的抗日联军军官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把他背到家中,悉心照料,直到养好伤才送他去追赶部队。

在每一个江涛拍岸的夜晚,我总在奶奶的故事中流连忘返。今昔对比,奶奶总是感叹祖国的繁荣富强,笑容里也总是藏着深深的满足。

奶奶80岁的时候,不小心从陡坡上摔了下来,爸妈想把她接到武汉来养伤,可奶奶不肯来,一定要留在老家,我在心里琢磨:是大城市不习惯,还是怕给我们添麻烦?这次回家,看到90多岁的奶奶拎着木桶,走在坡陡路滑的山路上,如履平地,看着奶奶的背影,我忽然明白了,奶奶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只要能爱一天,就尽力爱一天。

千山外,水长流,青山绿水间,奶奶佝偻的背影居然比我一米七六的个子高多了。

【借而鉴之】

本文紧扣住“老家的奶奶”行文,采用顺叙和插叙写法,完整地还原了一个勤劳善良、坚毅顽强、热爱祖国、热爱故土、热爱生活的农村妇女形象。末句“奶奶佝偻的背影居然比我一米七六的个子高多了”更具有现实针对性,令人想象无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