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王如婕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华人首富李嘉诚在接受央视“面对面”节目专访时直言:“富贵两个字,不是连在一起的。这话可能会得罪人,但确实有不少人富而不贵。”李嘉诚还坦言,衡量财富的标准,在于内心的“富贵”。现实也确乎如此,很多人在物质上富起来了,但心灵却依然贫穷,精神无法高贵。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曾听过演员白袖清唱《桃花扇》:“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容易冰消,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仿佛世间的荣华富贵都化为演员下场时的那一声轻叹。
一生爱竹,恋其非草非木的传奇。王维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苏轼也“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修竹虚心无惧于暴风骤雨,不溺于风和日丽,始终不改其本色,不易其气节。西班牙马德里机场的空中竹海,给了行色匆匆的旅人一份扑面而来的禅意。当这个物欲时代裹挟着人流滚滚向前时,你是否记得为心灵留下一片翠影?当物质富足之后,你岂能任凭心灵如醉鬼酒徒一般昏昏睡去?
《西游记》第五回中这样写道:“过去劫逢无垢佛,至今成得有为身。几生欲海澄清浪,一片心田绝点尘。”在我看来,尘世不是梦魇,清心也不必非在浓艳场上鹤立鸡群。捉襟见肘时,守得住心灵的繁华;物质富足后,耐得住心灵的寂寞。如此这般,便可不忘初心,善始善终。
陆羽有一首著名的《六羡歌》:“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惟羡西江水,曾向金陵城下来。”把浮名抛散,俯身与平凡的草木交流、沟通,用朴拙的陶器喝一杯清茶,感受人与草木间的交集;以清茶滋养干渴的灵魂,在安静中与心灵开始一段久违的对话;清冷之夜再扪心自问:自己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怎样用纯净的心灵清泉驱散周遭泛滥着的乌烟浊气?懂得返璞归真并能清醒地拷问自己,方不为繁华易素心。
物质财富是个见异思迁的势利小人,它从来不会对一个人永远忠诚,当然也不会给人带来幸运;高贵的心灵却是一个坚如磐石、忠贞不渝的谦谦君子,自然会让人千古流芳。自古至今,富而三代以上者鲜矣,因财富而“青史留名”者愈罕,且多为后世讽刺、批判的靶子;葆有高贵心灵者却数不胜数,因心灵高贵、道德高尚而“光照汗青”者更是不胜枚举,且均为后世膜拜、崇敬、仰慕的典范。西晋石崇、明代刘瑾、清代和珅之流可谓富之极也,富得几可敌国,然终灰飞烟灭,为后世所不耻;宋之包拯,明之海瑞,今之焦裕禄、孔繁森,他们可谓贫之甚也,尤其是海瑞,说他一贫如洗亦不为过。然而,他们心灵高贵,道德高尚,是典型的精神富翁,生前声名、身后荣光几与日月争辉,为后人所崇仰。与其汲汲于物质上的富有,不若追求心灵上的高贵。
在物质富足之后,何妨走尽天涯,洗尽铅华,拣尽寒枝,歌尽桃花,为自己开辟一个精神世界的桃花源。富而不贵难行远,休为繁华弃本心。
本文以散文笔法畅谈“富而不贵”,似有些“散乱”,其实思路清晰,“形散神聚”:“为心灵留下一片翠影”、“ 不为繁华易素心”、“ 与其汲汲于物质上的富有,不若追求心灵上的高贵”。若放开思维,本次作文还可谈物质富足和心灵高贵的关系;还能从社会角度谈如何避免民众“富而不贵”;更可以从“心灵不能为外物所役”方面立意;等等。
(周东方老师荐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