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黄桢
“如何运用素材”涉及的是一个集合概念,包括素材的选择、素材与主题的关系、素材的呈现方式等。其中素材的“呈现方式”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方面。同一素材在不同的呈现方式下展现出的素材魅力是截然不同的,因此,与其把精力放在素材数量的累积上,不如把重心放在素材呈现方式的灵活运用上,相信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抽象概括”是同学们常用的方法,将一个素材以内容梗概的方式表达出来,既显得死板无生趣,又与文章气场不能交融,往往让读者腻味,如果一味在素材的新异方面下功夫,恐怕又难寻实效。试看下面一段文字:
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仗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
他未曾留下什么生平资料,只留下硬扎扎的水坝一座,让人们去猜评。人们一次次纳闷:这是谁呢?死于两千年前,却明明还在指挥水流。站在江心的岗亭前,“你走这边,他走那边”的吆喝声、劝谕声、慰抚声,声声入耳。没有一个人能活得这样长寿。
这段文字选自余秋雨先生的《都江堰》,余先生是“形象重塑”的高手,他的许多文章都将历史人物活生生地重现出来,在形象的世界里把读者的心紧紧牵住,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深入人心,仿佛穿越千年来到读者身边,亲切地述说着那些春华秋实。
下面再看一段关于沈从文的素材:
中国向来不缺如诗如画的风景,而凤凰,一个深藏于重山僻水一角的小镇,能为人所知,要感谢一个人。你踏着云雾,回到百年前的凤凰,找寻那个人。河岸边,你会听见他与伙伴水中玩耍的嬉闹声;山野里,你可看见他采刺莓逐鸟雀的轻快身影;集市上,他或许还会兴奋地拉着你摸老虎的皮毛,听猎人讲故事。喧嚣尘世的风雨里辗转漂泊数圈之后,儿时的体验仍能牵着沈老的心重回可爱的故乡,他拨开缠绕扑迷的烟雨,把这片净土之原貌呈现给我们,把热爱生活之歌唱给我们。
这是学生在读完沈从文自传后写下的素材。“伙伴水中玩耍的嬉闹声” “采刺莓逐鸟雀的轻快身影” “摸老虎的皮毛”这些形象的文字将沈先生在故乡的愉悦逼真地再现于读者眼前,满纸“热爱”之情,极具感染力。
下面是一则关于鲁迅先生的素材,写鲁迅已是老生常谈,但是这则素材是形象点滴入心头,别具风味:
要我说,谁都没有鲁迅先生那样简单朴素。先生的朴素是踏实的,像脚上常年穿着的黑帆布胶皮底鞋,一步一个脚印。先生的朴素是灵动的,像绿盒子里便宜的带着黄纸嘴的烟卷,一呼一个圈儿。先生的朴素是清淡的,像扁平小碗中散发淡淡香气的绍兴花雕,一品一口甘醇。先生的朴素是恬淡的,像床顶上遮着的白布绣花围子,眼底一片洁净……要我说,这样的简单朴素,才造就了那样伟大的心。
这位同学同样从传记文字里寻到了灵感,他将鲁迅先生的形象勾勒出来,灵动朴实又有生趣。
“形象重塑”带来的阅读体验是喜人的。当然,同学们运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是对素材人物的熟知,你不能一知半解,不能大而化之,要细入人物的生活,把握人物的生活细节,才能在呈现素材时游刃有余。所以,积累素材时要细要全。读读传记是个好方法。
句式的变化带来的效果是惊人的,我们喜欢陈述,喜欢肯定,以为这样才可以更明确而清晰地表达我们的观点,殊不知“仰天叩问”的呈现方式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看下面一则关于费孝通先生的素材:
没有挑起过扁担的人,如何清楚那一砖一瓦的重量?没有举起过锄头的人,如何体会那一草一木的精心?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如何领悟万事万物背后的寓意?费孝通以脚为尺,以心为笔,他走过几处小桥流水,便化作了几处风土人情;他踏过几回阡陌交通,便化作了几回乡间风情。他用生命走出了中国农村的未来。
费孝通先生最震撼人心的就是“以脚为尺”的实践,这位同学的三个问句将镜头缩小到生活的实践之中,给费老先生的出场铺就了一条光明大道,读者再也不会在素材的陡然出现中迷失方向,一切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再看下面一则关于李叔同的素材:
如何于尝尽人生百味后,执起一杯清茶?为何要洗尽万般铅华,披上一袭粗布袈裟?非避世一词能解,非淡泊二字足道。从束发之年一句“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入草上霜”的感慨到繁华都市里一声“不如归去归故山”的彻悟,李叔同几经辗转,渐渐看清世间百态,寻得心灵归宿。国难当头,人世纷杂,他道不出吾心安处,便是吾乡,亦知天涯静处,不是归处。皈依佛门,在光怪陆离世界里“昏波不染,成就慧业”,于破碎山河间寻得一颗完整的心,最后“念佛不忘救国”,普渡众生。
弘一法师身上的光彩太耀眼,太绚丽,似乎难以触碰,这位同学却以问句做引导,似乎问出了所有世俗之人的疑惑,读者定会静待那娓娓道来的绝辞佳句。可见,“问”是一种独特的姿态,把可期待的目标缩小,握住读者的手,抓住读者的心,我这里自然一派精彩。
哪怕是议论文,重心是表达观点,也不能没有“我”的存在。我们表达的是自己的观点,我们展现的是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我们的个性不能不鲜明,我们的情绪不能不“自我”,我手写我心。请看下面一则素材:
我怀念苹果帝国的缔造者乔布斯,虽然这颗巨星已经陨落,但他留给我们的箴言“记住你即将死去”将永远闪耀在我们心间。因为即将死去,所以一切骄傲困苦终将逝去,所以一切财富名誉都微不足道,所以一切想做的事都尤为紧急。然而,我们并非即将死去,不要等到弥留之际才明白这浅显的道理。人生太匆匆,我们还有多少时间可以去踟蹰不前呢?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呢?
这则素材将自己的人生理解与乔布斯的人生经历融合在一起,显得自然亲切,既有素材的丰富感,又有自我意识的明确性,能够带给读者认同感。
下面是一则关于莎士比亚的素材:
傲梅历经寒冬方绽放点点清香,幼鹰经高崖而下方能搏击长空。成功亦无法一蹴而就。透过莎士比亚深邃的目光,我仿佛看见他童年吟诵着拉丁语、希腊语,脑海中回放着写作技巧。他轻轻地说这是他建作家之塔的地基;随着他的话语,我看见他自谋生路,做生意,当学徒,教书,世间种种职业他似乎都想走一遭,我见他在笔记本上默默写下“阅历”这两个字;再翻开他的笔记,我看到了他改编的前人的剧本,随后是独立创作,剧终处“终成剧作家”映入眼帘。侵晓的阳光已照亮我的眼眸,脑海中激荡着一句不变的箴言: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打基础,增阅历,摸索,实践,一步一步,成功才会向你靠近。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写莎士比亚也不新鲜了,容易落入俗套。可是这则素材仍然能够吸引读者的目光。“我仿佛看见”“我看见”“我见他”“我看到了”,然后“侵晓的阳光已照亮我的眼眸”。作者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似乎陪伴着莎士比亚一路走来,情真意切。
还有一则写南丁格尔的素材:
也许我们难以为一个期许抛开一切,但我们依然崇敬那些抛却家世、安逸与富足生活而为理想奋斗的人,南丁格尔的选择看似危险、动荡和不安。生活不是书中一笔带过的片段,也不是银幕上一闪而逝的光影。南丁格尔的生活,是日复一日的操劳,年复一年地与死亡、疾病为伍,但这些都已无关紧要了,人生天地间,我们只看到一个坚定而纯粹的灵魂走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
这几则素材的共性就是能够将“自我”融入其中,使得素材不是孤立的出现,素材是文章不可割裂的一部分,只有将它们融入文字里,成为文章的血脉,“我”的情感才能自然地流淌。
素材的呈现方式还有许多种,只要你是个有心人,你能找到更多适合自己的方法。多动脑,多思考,多训练,终有一天,你也能够信手拈来,笔端自然出彩,那些素材里人和物会像朋友一样陪伴着你看世界,说世界,享受着这个世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