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深入的开展好初中语文教学

时间:2024-05-11

方志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5-0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对一些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进行反思、改进和提高,以便更深入的开展好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下面结合同行和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和,谈几个方面的教学思考和感悟。

一、注重朗读对于促进语文教学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注意朗读对于学好语文的重要意义。

比如在学习《荷塘月色》之后,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感觉朗读能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朗读更能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学生能够在情感朗读中进入情境、感受到美。因此,在教学时,着力指导朗读至关重要:一要把握好朗读的语速、节奏、重音、停连、语气、语调、音高的强弱的变化等;二要注意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或喜或悲,或慷慨激昂或舒缓低沉……为此,我着实了下了一番功夫,课前对课文的每句话仔细琢磨、推敲;对每一位诵读学生进行指导、点评。例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读“叶子”句时,重在反映它高而美的特点,不要把感情处理得太浓。读“花”时感情色彩开始加重,“羞涩”一词应极力反映出情态。由于句子形式比较整齐,要读得灵活些,有适当的变化,“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朗读时可用升调,语速稍快,“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要用降调,语速变缓,变轻,变柔,读出美感。还有一些对比比较明显的句子,比如“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的”。前一句读时要控制音量,要低、弱,读出阴森感;后者读时声音要变高,变强,读出欣喜感。另外文中还有很多动词用得绝佳,需要重读、强调,比如“画”、“泻”、“笼”等,总之,像这样一篇美文,朗读时值得我们仔细推敲、认真揣摩,如此方能读出味道,读出美感。令人欣慰的是经过我的指导和学生的刻苦练习,学生进步很快,大多数都读得不错,我也得到了些许的安慰。

二、注重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成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只是注重知识和文本的备课,而很少顾及在课堂上的教学动态生成,这是对课堂教学资源的忽略,是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比如,学生在朗读《济南的冬天》时,将《济南的冬天》读成了冬天的济南,教师此时可能也会关注到,但遗憾的是,他们总是习惯于“一带而过”。教师很少会敏锐地发现这是一个有助于教学生成的契机,既可以组织学生探讨一下“济南的冬天”跟“冬天的济南”究竟有何区别。比如把“冬天的济南”这个句子放到原文中去,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深刻体会体会。这或许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教学生成。一些教师可能会想,课文如何去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时候也会误导我们的,当你总让它不可言传,学生早晚有一天真的就不会言传了。类似这样的契机教师就要及时抓住,可以组织学生当堂讨论,让他们将意会到的那些想法给言传出来。课堂教学不是需要进行适当地拓展吗?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类似的案列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地拓展,通过拓展来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明白语序跟语义是有着一定的奥妙的,同样的词语,语序发生了变化,它的内涵也就发生了变化。这里就又会联系到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语言表达的变化性和语言表达内涵的丰富性等议题。

那么,这里又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即小组讨论需要讨论什么?显然,小组讨论一定要讨论有价值的问题。讨论济南的冬天和冬天的济南就是有价值的。这是因为它背后不仅仅涉及的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思维训练的问题。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当然,语文学科思维的训练跟理科思维的训练是有区别的,前者强调更多的是形象思维,后者则更多地注重逻辑思维,但逻辑思维在语文学科里也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所以对思辨的训练、对逻辑思维的训练,也是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作为语文教师,不应当有意无意地将它们放弃。

三、注重在语文学习中培训学生的思维

语文的学习看起来是感性的,记忆性的,但是,实质上,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很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学习语文的深度和广度。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思维?

一是要正视现状,充分认识学生思维性学习培养的重要性。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曾这样评价现行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学生的桎梏,语文的扭曲,文学的悲哀。它束缚人,折磨人,摧残人。”这样的评价绝非危言耸听,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是摆在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客观事实。在教学中,课文教学唯教参是从,作文教学大搞新八股,考试答案坚持唯一标准。这样的教学,不仅搞得学生语文能力低下,而且造就了一大批“唯书、唯上、唯标准”的考试机器,使学生丧失了自己的个性,根本谈不上思维的培养。“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同自己的教学实际相结合,摸索、探讨、交流等多渠道促使学生由“记忆性学习”逐步向“思维性学习”转变。

二是教师必须要打破原来教学中的条条框框,鼓励学生勤思考,多提问。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刺激的内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他们对一些现成的理论和传统的观点从不同的方向、甚至相反的方向进行大胆的质疑,探索求异,这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其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的为师之道告诉我们,教师的职能是承传社会道德,传授文化知识,从而达到解除疑惑的目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学过程是以无问题为终极目的的。但谁都知道,语文作为一门具有浓厚人文性和思维性的学科,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和看法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由于知识积累的差异、生活背景的不同,就会形成“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认识差异,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照本宣科,把教参的理解强硬地灌输给学生,在考试中,用既定的标准答案来衡量学生的回答,这些做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做到了类似这样的思考,我们进一定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文教学质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