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培养分析

时间:2024-05-11

曹小龙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倡导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换言之也就是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当学生有了自我监控能力之后,自身散发出来的动力会促使其进行思考,有助于其学习能力、成绩的不断提升,也有益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成,能快速达成教学目标。鉴于此,培养其自我监控学习能力对于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尤为关键。

一、必要性分析

1.从数学课程本身来讲。数学课程实际上就是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研究的相关课程,其高度抽象性是该科目的本质特点,这也是困扰学生学习的关键性因素。因此,面对此学习情况,更需要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调控,确保学习过程始终和学习目标的方向处于一致的状态,提升学习成效。

2.从数学认识活动方面来讲。从以往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状况来看,较多教师的数学教学认识活动都局限于其记忆、理解、概括等方面中,处于重结果轻过程的状态中。从元认知的层面来讲,此做法尤其不科学,因为学习过程才是最需要监控与调节的环节,学习过程是否有效直接来源于元认知过程的水平状态。

3.从学生数学能力方面来讲。以往我国数学教学中,善于采用讲解式的方式来提升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但由于过于注重讲解,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因而就出现了一个学习的瓶颈期:掌握大量知识但学习能力却非常的弱,使得学生长期没有尝试过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思考的意识及能力也会处于薄弱状态中,自然自主学习的动力也不足,而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却是改变此教学现状的关键所在。

二、方略分析

1.加强引导自主学习的力度。想要引导其进行自主学习,首先要让他们对所学知识好奇,因而課前可以巧用问题情景来激发其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当其面对自己不懂的问题时,其思维才会不断发散,才会有调控的机会。这就需要,将大问题分解为前后关系明确的递进式的小问题,给其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料,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比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相关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先将身边见过的两种图形的实例子举出来,并将之画到黑板上,让其观察与思考两种图形的异同点及每种图形的共性。这时教师可以巧用粉笔有步骤地画出两种图形,学生们会集中注意力看,最后能轻松地发现两种图形的概念。这样体验性的学习方式,既能展示数学课程的趣味性,又能够让其快速地完成学习目标。

2.具体指导。首先,创建具体目标。需设计具体、操作性强的目标,要制定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分为长期与短期两种,难度要处于循序渐进状态;其次,让其进行自我时间监控,教师要在一旁指导其对自己学习完成情况进行记录与监督,学会科学安排学习时间;最后,传授其科学的学习方式。一将预习、记录笔记、听课、复习及考试等方式教给学生,二将学习的具体方式及解题技巧教给学生。

3.保持、迁移自我监控策略的方式。保持、迁移自我监控策略是确保学生数学知识、能力、成绩全面提升的关键,但自我监控方略能否形成需要靠大量的实践。因而在此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监控策略的语言描述与示范,还需要给其设置大量的练习环节。此外,当其掌握了这些监控方略之外,还需要引导其具有运用这些方略的条件与意识。为此,可以在每单元的教学中有计划地融入各种情景,让其明确运用方略的导入点,并要给予合理的引导,确保其顺利的迁移。当然,在具体的活动中要及时关注每个学生,对其进行及时地个人引导,并要将其反馈给学生,这样当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感受之时,自身的自我监控能力能与学习成绩、能力、素养等都处于平衡的状态。

4.有技巧的进行归因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直接会影响其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高度。如果他们将成功的学习结果归因于靠自己的努力与学习能力,那么其自我监控能力会提升;反之如果将学习成功的结果简单的归因于外界因素(运气、题目简单等),那么自我监控能力则会减弱。因此,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努力进行引导:当学生们学习中获得成就时,要告诉他们这是他们自己努力的原因;当学习中遇到困境时,要告诉他们这是努力还不够的原因等。相信通过这样积极的引导与训练,能够使他们逐渐掌握积极的归因方式,自然消极归因则会不复存在。

在小学数学这一初始性的教学阶段中,培养学习者的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以此为教学核心,从多角度着手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二小学)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