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叶丽
一、构建培养审美能力的根基——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所以,想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必须找出一个突破口——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必要,让学生能够发现美、读懂美、感受美。
首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常都会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在运用比喻、夸张、拟人、平仄等语言修辞手法,具体、直观地再现自然世界中丰富多彩的形象,使不同的物体形象由语言文字间接显现转化,从而增加語言强感知度,通过语言文字绘声绘色地描述,发现美和感受美,从而提高大脑中审美感官的灵敏度、活跃性和统摄力。
其次,将课堂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从而更进一步理解语文中通过修辞手法描绘的万千事物。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外在美时,如先远观花朵的色彩和形态,走近后闻闻花香,轻触花瓣,由近及远,感受花朵的色、形、味、触等直观感受,使学生感知鲜艳的色彩、娇美的形态、浓郁的芳香和轻柔透的触感等。再带领学生感受动态之美,当风吹过花丛,捕捉花瓣和花叶摇曳生姿的生动活力之美。当蝴蝶顾盼生姿地飞舞花丛,感受大自然中生命的共生和谐之美。
二、注重培养审美能力写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表达能力
德国的哲学家费尔巴哈说:“我自己虽然不是画家,没有亲手制作美的力量,我却有审美的感觉、审美的理智,所以我才感觉到在我外面的美。”
首先,不同学生的审美能力高低不齐,可能只有部分学生真正领悟到语文教学中的修辞和写实的不同美感,而别的学生对此一无感知。因此语文学习中要突破的就是写作关。通过品味语言,犹如身临其境的写出语言所表达的优美感人的艺术境界来。从而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他们动心动情,在潜移默化中使欣赏美的能力得到提高。通过不断地观察、思考、对比、引入自己的想法来强化对审美的深层理解,从而进一步促进审美能力的提升。《蓝树叶》中曾写道:“李丽和林园园是同桌同学,李丽要画绿树叶找不到绿色彩笔,向旁边的林园园同学借,可是林园园却舍不得把心爱的笔借给她,找各种借口,最后李丽只好画了一片蓝树叶,林园园看到后,感到很难为情,不由得脸红了。”文中描绘了“绿色的树叶”“蓝色的树叶”“脸红”,通过对树叶的一系列描述带动了整体故事的进展,展现了两个小主人公的内心活动。
三、强化培养审美能力的阅读习惯——增加学生审美的语言词汇储藏量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以上三首诗皆描述的是夏日荷花,有的晶莹剔透如芙蓉,有的红红火火开的鲜艳,有的垂首低眉,有的铮铮如松,不同的文字学生能够读到不同的美感,并获得全新的洞察力,继而引发“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审美意识。从文中到现实观察中再到个性的审美文字表达中,打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内心中美的情感得以自然而然地书写表达、真情流露,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能力。
小学语文教育重在引导学生感受美,培养学生品味美的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启蒙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语文教学中来,应用到实践生活中去,经过学生一系列自己的理解、感悟后又回到语文教学中的阅读里来,并且通过其逐步加深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审美能力。
有些方法的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启蒙学生审美能力、拓宽审美理解以及提升审美创造力。循序渐进,不断引导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表达力,强化阅读审美的不同语言词汇表达,从而通过各种形式的熏陶,充分展现学生不同个体的审美能力,从不同角度感受和解说审美。
在小学课程的教学中,语文教学便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拓展学习、阅读,从而能够源源不断地获得和提升审美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兼具文学性和实用性。德智体美在小学教育中无一不可或缺,全面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多彩多姿的良好个性和高尚健全的人格。在阅读课程中开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应用理解事物的美好,净化心灵,提升感情色彩的释放,对提高审美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三小学)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