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裘莉雅
小班孩子由于不懂得如何与别人协商,所以经常出现哭、闹、抢的现象。那么怎么做才能使幼儿之间友好相处,让自己和同伴都感到快乐呢?
情景描述:我在一次区域活动中做了仔细的观察:孩子们在玩沙子,轩轩拿个小碗,用土来做饭。另一个小男孩过来就往他的碗里放土,但他不想这样,因为破坏了他原有的计划和目标。他对小朋友嚷,但是小男孩不听,他嚷了几次,发现不管用,于是就动手打人了。我觉得更多时候,孩子打人是排除的意思。有时候他想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法做事,可小朋友们总是做一些他不喜欢的事情,他想把这个事实排除掉,他本身的想法没有错,只是不想被打扰,但他采取的方式是不对的,他的举动是不对的。
分析: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
加强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他用语言来和别人表达思想。例如:人家往他碗里放土打人这件事,教师可以告诉他:“如果你不喜欢别人这么做,你可以说,我不喜欢你往我碗里放土,我正在做饭!”然后告诉他,打人无法解决问题,打人是不好的行为。当然要达到完全用语言表达还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应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幫助孩子交一些好朋友。
《学前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的:“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情景描述:我还发现班上有些孩子喜欢把小朋友压倒在地的情况,也常发现他们有挤、压等动作。孩子们常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后面的孩子总爱用身体去挤前面的孩子,甚至有时排队时这种现象也会发生。难道是他们不会有秩序地排队吗?不是的,经过观察,无论是前面还是后面的孩子都在做挤的动作,被挤出来的孩子又会跑出队伍后继续挤。还有的孩子故意倒在地上,几个孩子便跑过去压在上面,老师原以为压在下面的孩子一定会难受或是哭,可是孩子们却在笑,好不容易爬起来后,还会故意摔倒。
办法:通过孩子的这些表现,我想到可以把这些活动和体育活动联系起来,设计了“有趣的挤动”的室内体育游戏:大家排好队后,身体一侧靠墙,不能动手,只能用身体向前挤。《学前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教学的过程,给予恰当的指导,更要关注教育的对象,适时给予帮助,树立自信心。开展这样的活动不需要大的活动场地,教师也参与游戏中,在和孩子们顶顶头,碰碰肩,挤挤腰的活动中,既体验到了身体迸发的力量,又使幼儿掌握了平衡、重心,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勇敢精神。同时,也告诉幼儿在活动中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做伤害自己身体的动作,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除了幼儿园教育以外,教师还做好家园共育工作,把孩子在幼儿园的这些情况告诉家长。教师和家长交流宝宝爱打人的原因是很复杂,要纠正宝宝的坏习惯,首先要知道坏习惯是怎样形成的:告诉家长给宝宝看暴力,有打斗场面的电视节目,宝宝会模仿电视节目中的暴力场面。让家长知道很少陪宝宝,很少跟宝宝沟通,宝宝内心孤独,以此来宣泄,这些都有可能造成孩子打人、咬人的坏习惯。
教家长一些引导孩子的正确方法:
1.经常带宝宝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学习互相游戏,团结协作。如养小鱼、种花,培养宝宝的爱心和对大自然的兴趣。
2.要经常跟宝宝互相沟通,陪宝宝一起游戏,不要让宝宝一人独自游戏。经常让宝宝笑,培养宝宝乐观开朗的性格。经常带宝宝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亲子活动),让宝宝学习与人交往。
3.当宝宝打人时,家长应该以“和平”的态度来对付宝宝,既不要表示高兴,也不要严厉批评,更不能粗暴制止,可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等到宝宝平静之后再跟宝宝讲道理。
4.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宝宝的眼中,父母亲是永远都是宝宝学习的楷模。父母应该用良好的行为规范来影响宝宝,不要让不良行为习惯传给宝宝。
5.让宝宝看内容健康的电视,陪宝宝一起看电视,一边看一边讲道理。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教学的过程,给予恰当的指导,更要关注教育的对象,适时给予帮助,树立信心。教师和家长应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和时间,家园共同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抚河幼儿园)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