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李广见
***总书记在山东荷泽考察时,他给陪同的市、县委书记念了一副楹联,内容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接着,***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这副楹联,凝结着自古以来开明人士对“官民”内涵的思考与判断、揭示了“官民”理念的辩证与统一、“官民”属性的平等与本质,“官民”目标的一致与共进。这副楹联平实无华、真情吐言,颇含哲理,虽是封建时代的文字,今日习总书记重读、重念,显得非同小可、非同一般,既具有时代意义,又具有实践价值。
楹联的上联写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这里的“地方全靠一官”,道出了为官执政的“事业观”、“工作观”、“责任观”,指出了做官应不计个人荣辱得失,必须忘我、勤政、廉政、无私奉献;为民,恪尽职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地方全靠一官”,这是一种心理认同、使命认同、权力认同、担当认同的以民为本的“民本观”;来源于民本意识、公仆意识、勤务员意识、普通一兵意识、孺子牛意识、甘当人民儿子意识的以民为天的“人民至上”观;来自于“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用权观”;发自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人民为血脉生存的“鱼水观”。官员在一个地方,经济能否又好又快发展,社会能否团结稳定,人民能否安居乐业,幸福指数能否年年提高?则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一心为民、一切为民、一生为民,振一方经济、福一方群众,万民乐业、万象更新,官为民,民养官,官民一体,才是一个万民称颂的“地方官”。
楹联下联写道:“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里的“自己也是百姓”,讲出了为官执政的“民本观”,与古人的“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相吻合,与“夫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受其命”相一致;与毛泽东所讲的“我们的一切工作,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相契合;与邓小平同志称自己是“人民的儿子”相通融;与***同志所说的“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相贯通。共产党的官都来自民,都是从老百姓中走出来的;我是人民一分子、我是人民一公仆、我是人民一代表;当官应不像官,应像民、是民。党员干部既是官又是民,特别强调的是更是民。当官没有民本思想、人本意识、百姓本色、群众感情,是当不好官,也是难以当官、为民执政的。失去了人民的本色,就不是共产党的官。“官系公仆,民乃主人;官德至上,无我有民”。彭德怀说:“我们要像扫把一样供人民使用,而不是像泥菩萨一样让人民恭敬我们,称赞我们,抬高我们,害怕我们。”当官者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老百姓才真正是衣食父母。说实了、真了,当官者,都是一介平民,没有老百姓的哺育、养育,接“地气”之力,支持之助,有何官位、权力、能力当官掌权?对老百姓的恩情无论任何时候也不能忘记,对老百姓的情感任何时候也不能淡化;与老百姓的关系任何时候也不能疏远。达到了这个境界,无论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还是对自己的成长,都善莫大焉。
楹联中的“莫以百姓可欺”,讲明了地方官员的目的是让人民过上幸福日子,必须与人民群众一块累、一块苦、一块干,绝不能当官做老爷,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莫以老百姓可欺”,讲明了当官者只有以“百姓之心为心”,以百姓的疾苦为疾苦、困难为困难,自己的作为全在为老百姓谋福祉上,而去尽职尽责,绝不能权力在手,不顾人民群众的死活,去奢侈淫逸,铺张浪费,享受腐化;“莫以百姓可欺”,不能搞“上智下愚”那一套,认为百姓生活在基层,没文化、少知识,愚昧无知,而是当官要为民作主,对老百姓不骗、不哄、不坑、不害、不欺,一切保护老百姓的权利、权益、民主,做到公平正义,这才是所取的立场、态度、情感、观点。
把楹联中的“地方全靠一官”、“自己也是百姓”、“莫以百姓可欺”,这三者结合在一起就铸成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为民观”、“工作观”、“政绩观”;体现了党的宗旨、反映了党的群众立场、折射了党的群众路线;诠释了百姓情结,人民内涵、群众理念。在这里,“地方全靠一官”,指明了为官者的职责;“自己也是百姓”,讲明了人民公仆的本色;“莫以百姓可欺”,阐明了当官的品德;把责任、本色、品德统一起来、一致起来、相互作用起来,构成了党员干部最基本、最本质、最规范,也是最全面、最崇高、最一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养、作风表像的要求和定位、定格。只有三者一体,党员干部才能怀揣真情,走进群众、深入生活、融入一起、团结奋斗,党与群众之间才能鱼水相依、水乳交融、血肉相连,如此,社会和谐、大局稳定、全面小康、民族复兴指日可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