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张闻天在中央苏区调查研究述论

时间:2024-04-24

李志亮

【摘 要】1933年1月张闻天进入中央苏区。在苏区,他通过调查研究,逐步了解苏区现实,开始脱离“左”倾思想路线的束缚,并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较为实事求是的结论。中央苏区时期的调查研究为张闻天最终摆脱“左”倾错误的束缚,推动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 张闻天;中央苏区;调查研究;“左”倾

张闻天在中央苏区开展的调查研究工作,对他认识中国国情,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制定正确可行的政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他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逐渐纠正“左”倾思想,奠定了现实基础。本文着重梳理张闻天在中央苏区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背景、原因、具体内容,并探析该项工作对其反“左”实践和思想转变的作用和意义。

一、张闻天在中央苏区进行调查研究的背景与原因

张闻天在1933年1月中旬进入中央苏区,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中央宣传部长、党报委员会书记等职务,后又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主要负责政府工作和党的宣传工作。在工作中张闻天不断接触到苏区根据地建设的实际情况,需要应对国民党封锁、“围剿”和党内错误路线导致的惨痛现实,多种原因促使他不断总结经验,反省过去的错误,接受毛泽东的影响帮助,将自身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苏区实际结合,他进入中央苏区不久后,就注重在中央苏区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缺乏对中国国情和苏区实际的了解促使张闻天进行调查研究

经历留苏归国、上海工作后,进入苏区的张闻天开始接触到实际的革命斗争,由于长期不在国内,缺乏对苏区具体情况的了解,张闻天完全按照共产国际“第三时期理论”、“进攻路线”、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开展工作,对“左”的思想进行宣传,错误地领导与组织了反“罗明路线”和反对以“邓、毛、谢、古”为代表的“江西罗明路线”的反右倾斗争。但是“左”的路线的执行并没有带来胜利,而是削弱了苏区党组织的战斗力,使第五次反“围剿”遭受了空前的损失,经济、政治及军事都遭受重创,坚持真理的党政干部遭受不公正待遇,在一些地方引起了群众的不满与反感。在“左”的思想指导下经历的挫折教训,使张闻天开始注重实际,走上了调查研究的道路。

(二)苏区面临的艰难处境促使张闻天进行调查研究

张闻天进入苏区不久,国民党很快发动了对苏区的第五次“围剿”,根据地面临着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做好根据地巩固、群众发动、红军建设与党的建设,以有力的举措提升党的领导,团结苏区群众,打破敌人的“围剿”,发展苏区经济,支援革命斗争。实践证明,在教条主义指导下这些工作都无法实现,必须通过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来寻求解决之道。

(三)“博洛矛盾”的不断发展促使张闻天注重实际

进入苏区之后,博古与张闻天在统一战线的策略、对待资本主义经济、处理福建事变的态度以及广昌战役等方面,出现了矛盾和分歧,逐步表面化,并进行了争论,这些争论促使张闻天进行更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寻找事实依据来反驳博古“左”的错误。

(四)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为张闻天调查研究提供了思想基础

掌握革命的理论,对于革命政党正确地进行革命斗争具有重要意义。“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锋战士的作用”。①张闻天的留苏经历使他具备了丰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但是因缺少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回国后他未能将经典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也不懂得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指导中国的革命实践。他曾说过:“只是为了个人获得马克思主义的书本知识,为了成为‘理论家而学习。”②这直接导致了理论与实际的脱离,当他接触到苏区的社会现实之后,就开始了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修正错误,总结经验,否认一切被实践证明错误政策的道路,他将自己实地的调查研究作为理论与实践沟通的桥梁。

(五)毛泽东的影响与帮助引领张闻天走向调查研究

进入苏区之后,张闻天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毛泽东有了接触。他尊重毛泽东,肯定毛泽东的工作,经常向毛泽东请教问题,采取团结合作态度。在他主编的《斗争》上连载了毛泽东《兴国长冈乡的苏维埃工作》和《上杭才溪乡的苏维埃工作》两篇调查报告。在毛泽东的影响下,张闻天开始关注调查研究,学习毛泽东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调查研究的方法,召集人开调查会,一起商讨区对乡的领导问题。③1934年4月6日张闻天在《区乡苏维埃怎样工作》一文中认为,“我们工作的基本弱点在于对于各乡的情形缺乏具体的了解与一般的领导,以及包办,代替与强迫命令的工作方法”,④他建议组织工作小组,每个小组三五个人,负责两个乡的工作,“经常考查那里的下层的实际情形,收集各种具体材料,向主席团作报告,并提出具体的意见”。⑤长征出发前,张闻天和毛泽东在云石山上进行了一次长谈,张闻天向毛泽东倾诉了对李德、博古错误领导的不满意。⑥这一系列与毛泽东的接触、交谈使张闻天深受启发与教育,明确了调查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国情、进行革命的作用。

二、张闻天在中央苏区的调查研究与反“左”实践

张闻天进入中央苏区以后,伴随着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中央苏区得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⑦这一时期内,张闻天开始在中央局常委内分管政府工作,着重研究根据地内各类方针政策问题。由于较多地接触了解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张闻天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比较正确的看法和切合实际的方针政策,一定程度上开始了具体的反“左”实践,这使张闻天逐步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中摆脱出来。

(一)在经济上的调查研究

张闻天通过对苏区《劳动法》颁布以来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写成《五一节与<劳动法>执行的检阅》,指出其严重脱离苏区实际,是对大工业城市劳动法的机械搬用,会严重损害苏维埃政权的利益,“必然使苏维埃经济凋零,使工人失业,工人的生活恶化”,⑧应该变通执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与补充,还指出要同那些不顾任何情形企图完全机械地执行《劳动法》的“左”的倾向作斗争。⑨另外,他还调查了解苏区经济发展状况,他在《苏维埃政权下的阶级斗争》、《论苏维埃经济发展的前途》等文章中明确指出应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采取灵活的方式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苏区经济,对其采取利用、限制、竞争、斗争的政策,努力发展生产,促进商品流通,重视征集和节约粮食,为革命战争提供支持。这就与苏区内博古倡导的对其进行完全限制的“左”的政策发生了矛盾。同时,张闻天还根据调查实际情况调整对富农的政策,纠正地主不分田的政策,联合中农,巩固了统一战线。

(二)在政治上的调查研究

张闻天在处理政府工作的同时亲眼看到了苏区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暴露的问题,在政权建设、反对官僚主义、联系群众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正确的方针、政策。他根据当时的实际写出了《二苏大会的改选运动与苏维埃的德谟克拉西》、《关于新的领导方式》(四篇)、《把革命的警觉性提高起来》、《学习领导群众的艺术》等文章,认为必须转变领导作风,改变官僚主义和强迫命令的行为。他指出:每一个官僚主义者“不耐烦去倾听群众的呼声,他们不管群众想的是什么,要的是什么,他们总是把党所提出的任务,机械的命令群众去执行。”①他认为,要做好宣传工作,就必须“具体了解我们讲话的对象”,还要了解“他们的生活,情绪,兴趣与要求”,②要把党的号召贯彻下去,“要求我们考察,研究,探索。”③发展民主,让群众参与到苏维埃政权中来,反对以党代政,开创新的领导方式、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要使党的策略“带有更多的弹性”灵活的运用到各种实际环境中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④虽然这些都是同“左”倾教条主义根本对立的,但是却都是他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的结果。1934年2月万泰县发生群众逃跑的事件,张闻天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这是万泰县的领导干部在扩红和征粮问题上存在强迫命令的现象,他对于此事件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这就是调查研究在起作用,促使他提出正确的政策,得到群众的支持。

(三)在军事上的调查研究

1934年4月,国民党向苏区北大门江西广昌发动进攻,红军在李德的错误军事路线指挥下同敌人打阵地、拼消耗,最终导致广昌被敌人占领,使苏区的反“围剿”形势进一步恶化,由于王明“左”倾军事冒险主义和军事保守主义,第五次反“围剿”节节失利。张闻天在广昌战役上与博古发生了尖锐的对立,使“博洛矛盾”表面化,也因此受到排挤,6、7月间被派往闽赣巡视,这也使他对军事有了更深入地调查研究。他相继发表了《我们无论如何要胜利》、《在闽赣战地委员会扩大会议上的报告》、《闽赣党目前的中心任务》、《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等文章,通过自己的亲身巡视调研,实事求是地指出,必须批评“分兵把口、固守堡垒的办法”,指出闽赣党的任务是发展群众武装斗争,强调解决土地问题,根据地区具体特点转变工作方式等主张,这些都是在深入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的,在当时条件下无疑是正确的。他到闽赣边区巡视一个多月,写出《闽赣党目前的中心任务》的报告。通过调查,他找出闽赣省工作落后的原因是我们的同志脱离了“武装群众,发展游击战争消灭白军与肃清刀团匪”这个中心任务。⑤他要求干部走出“堡垒”、“空机关”,去组织群众的武装斗争。长征出发前在《红色中华》上发表的署名社论《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从理论上对红军战略大转移作出解释和动员,对“进攻路线”做出了在具体环境下包含“退却”的解释,指出革命战争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要求在转移中保持有生力量,这些论断的提出是张闻天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结合理论进行思考,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的结果,起到了抵制“左”倾错误的作用,展现了张闻天思想的转变。

(四)在文化上的调查研究

在文化教育上,张闻天写了《论苏维埃政权的文化教育政策》、《关于我们的报纸》等文章,指出将战争与文化教育结合,培养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同时吸收进步的知识分子;要求报纸克服党八股,结合苏区实际问题批评报纸宣传中的空喊,要求“运用活的具体的事实”。他指出“我们所需要的是真实”,⑥他明确指出苏区文化教育落后的事实,提出要利用旧知识分子问题。“这些知识分子现在大都隐蔽不出,或者做些体力劳动,或者摆小摊头过活。对于这些知识分子,我们从没有想拿来利用。”⑦他提出要尽量利用这些知识分子,还要给他们奖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当前社会现实出发解决问题,这些都是从现实出发提出的实事求是的要求,也是对“左”的错误的抵制。

三、对张闻天中央苏区调查研究的评价

张闻天在中央苏区进行的调查研究,虽然并不是很系统,但是都是他努力投身实践的结果。他在调查实际内容,在研究分析实际情况基础上提出了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正确方针政策,抵制了“左”倾错误,实现了自身思想的转变。这种转变,在长征过程中,在遵义会议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在中央苏区的调查研究使他逐步认识到中国的国情,开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道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逐步认清了中国革命的性质、革命的对象、以及革命的最根本的问题是土地问题和农民问题,实现了对于中国实际情况的正确把握。这也启示我们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二)在中央苏区的调查研究促使他开始了思想的转变,由过去执行与宣传“左”倾冒险路线逐步转变到反对“左”倾、坚持真理的道路上来,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左”倾错误,促进了教条宗派集团的分裂,在一些具体的工作中执行了正确的思想路线。这也为他在遵义会议中转变到反对“左”倾军事路线一边,从“左”倾错误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完成思想上质的飞跃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在中央苏区的调查研究得出的一些观点对于中国共产党以后的革命建设道路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作用。比如张闻天在政权建设思想中重视处理好党政关系的观点、对私人资本主义利用、限制、竞争、斗争的政策、对于中国革命长期性和不平衡性的认识、对于群众武装斗争的认识、对群众路线的认识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在中央苏区的调查研究工作,对张闻天由脱离中国实际逐渐走向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转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左”倾错误,在后来遵义会议上发挥了重大作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逐步走向成熟,走上正确的道路,因此对张闻天在中央苏区的调查研究进行探究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中共党史硕士研究生)

①《列宁选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41-242页。

②《张闻天选集》第3卷 ,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第248页。

③吴亮平:《回忆张闻天》,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53页。

④《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第488页。

⑤《张闻天文集》第1卷,第489页。

⑥《张闻天年谱》上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年,第165页。

⑦程中原:《张闻天传》,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年,第201页。

⑧《张闻天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8页。

⑨《张闻天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9页。

①《张闻天文集》第1卷,第377页。

②《张闻天文集》第1卷,第381页。

③《张闻天文集》第1卷,第383页。

④程中原:《张闻天传》,第206页。

⑤《张闻天文集》第1卷,第510页。

⑥《张闻天文集》第1卷,第426页。

⑦《张闻天文集》第1卷,第408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