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张彩云
摘 要: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非常丰富,它涉及政治、哲学、地理、历史、植物、动物等知识,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其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很容易吸引学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学科优势;渗透;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53-01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非常丰富,它涉及政治、哲学、地理、历史、植物、动物等知识,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其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很容易吸引学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文中有道,道中学文,文道统一,二者水乳交融。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扣住课文语言文字的训练,把政治思想、道德情操教育渗透到听、说、读、写的全过程,去发展培养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品质。笔者仅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一、根据不同的课文渗透思想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课文渗透思想教育。(1)以写人为主的课文,如《一定要争气》、《詹天佑》等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人物语言、行为、心理加以分析,体会人物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2)以写景为主的课文,如《海滨小城》、《美丽的兴安岭》、《林海》等可以通过分析内容和有感情的朗读,把学生带人意境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3)以状物为主的课文,如《赵洲桥》、《长城》可通过事物特点分析,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鼓励学生为祖国复兴而努力学习。
总之,要因文而异。例如课文有的是托物言情,如岛大的皂英树》;有的借景抒情,如《东郭先生和狼》;有的以理表情,如《为人民服务》。教师要造成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要让学生学会睹物思情,触景生情,因事激情,知理明情,学习作者观察事物,认识世界的思想、立场、观点和方法,让学生体会文章表现的喜、怒、哀、乐,让学生受到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读文悟道。
二、从课文题目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凝聚着作品文意的精华。从课题人手进行分析,就可能通过这个“窗口”深人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一篇文章的“道”不但寓于字、词、句、篇中,而且很多课文的题目就点出了道。例如《珍贵的教科书》一文题目中的“珍贵”就是情感的凝结点。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教科书只是学习必备之物、平常之物,珍贵在何处?要从题眼上突破,弄清“珍贵”一词的意思和在本文中的内涵。把学生带人那“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推想当年的孩子们学习无书、抄书、盼书之苦,从而理解毛主席的关怀、党中央节省文件用纸印书之“珍”、指导员用生命护书之贵,使学生在揭题时受到珍惜今天的幸福学习生活的教育和感染。又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可引导学生比较“壮士”、‘战士”、“勇士”的异同之处,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人物形象的感染。
三、抓住某些重点词句,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所谓重点词句,就是与表达文章中心思想有密切关系的能牵动全篇的词句。这些语句往往是文章的关键所在。抓住重点语句,让学生反复朗读,仔细品昧,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例如《金色的鱼钩》一课中描写老班长“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着眉头硬咽下去。”教学时抓住“硬咽”一词,启发学生想象老班长硬咽草根、鱼骨头时的心理活动,感受到老班长为了革命,为了战友,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高尚品质,树立学生关心他人的思想。
例如《粜米》一文,抓住夏秋两季不同米价,旧毡帽朋友和米行先生的不同态度,旧毡帽朋友面对米价大跌粜与不粜的心理矛盾等语句的描寫,揭露了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向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詹天佑》一文第二段,清政府提出修筑京张铁路时,帝国主义先是“阻挠”,后是“要挟”、“嘲笑”,这三个词语是理解课文时代背景的主导词。教学时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慢慢理解,让学生不仅理解主导词的意思,而且对全篇课文时代背景要有深刻的理解,从而对当时祖国的积贫积弱感到痛心,对帝国主义的丑恶行径感到愤慨,对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产生敬仰,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争光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情。
四、巧设疑问,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通过讲读课文,学生对于那个孤独、饥饿、寒冷中的小女孩产生了无限同情之心,为她最后冻死街头而流下同情之泪。此时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提出:这个小女孩子如果生在我们今天的新中国又会怎样呢?通过对比,学生在头脑中就会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制度优越的概念,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穷人》一课时,可抓住桑娜救西蒙两个遗孤时的矛盾心理,启发学生思考:桑娜“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但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是否矛盾?她既然担心丈夫“会揍我的”,为什么又宁愿“揍我一顿也好”呢?通过解疑,使学生体会桑娜的善良品质——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现行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文章本来就和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密切结合,是我们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素材。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结合教材内容渗透思想教育,一定会发挥出语文学科的优势,使学生既练语言文字,又练思想品德,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优秀的行为品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