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时间:2024-05-11

李海霞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场所,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是每位教师的迫切需求,尤其是小学数学课教学,更是至关重要。教育观念、方法应随遵循学生个体差异,方能取得理想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309-01

在当前新课标的指导下,提倡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教育者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能力发展,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更是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于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教育者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地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只有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让学生认识自身主体意识对其学习成败的影响,产生创造思维,实现学习和思维的主动建构。

二、注重开放性的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1、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教学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同桌交流。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的总结,如名数之间的化法:2米6厘米=( )厘米,可让学生叙述:2米就是200厘米,200厘米加上6厘米等于206厘米。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困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3、让学生小结。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笔者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就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但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职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性。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拆、看、涂、想、说”进行。拆: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四份;看:引导学生观察1、多种不同的分法;2、一共分成几份?3、每一份的大小怎样?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分数的意义是怎样表述的?等等。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笔者在教学工作中,体会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