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黄立安 李建波
本调查研究通过问卷测试和书面表达,以沈阳农业大学的630名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对不同专业、性别的学生进行对比差异分析,研究大学生用英语描述和表达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与主题的能力,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他们的中国文化表达能力。
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是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项必要能力,当前,我国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包括在大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中,仅仅加强了对英语世界的物质文化、制度习俗文化和各层面精神文化内容的介绍,而对作为交际主体一方的文化,如某些带有典型中国文化特色、表示中国特有事物和情况的词语的英语表达,仍处于被忽视的状态,甚至我们可以说如今的英语教学淹没了母语及母语文化教育。为了全面调查大学生对于中国文化掌握及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力现状,我们以沈阳农业大学的630名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对不同专业、性别的学生进行对比差异分析,研究大学生用英语描述和表达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与主题的能力,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他们的中国文化表达能力。
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发现非英语专业教学中中国文化传播意识薄弱,在以往的英语学习中所接触到的中国文化知识也很少。不过,学生对英语课堂中渗透中国文化的方式和内容的想法很渴望,同时他们对于中国文化在英语课堂上的渗透方式想法很丰富。他们渴望获得更多的中国文化知识。同时,在学习内容上,他们想要了解的知识也很多。他们对中国文化内容的兴趣很强烈,也意识到了在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和自身学习的不足之处。
当前我国各高校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是该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观,有效地在英语语言文化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新思维,取得最好的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效果。尽管新的教学大纲规定各高校应该适当开设中国文化课程,但一般院校中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本来就相对较少,英语课程每周只有四课时,英语教师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受教学大纲的约束以及各类考试的限制,教师授课所补充的主要还是西方文化,无暇顾及增加文化授课内容,这使得很多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不甚了解,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就更无从谈起。长期以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相对较少,导致理工类学生人文素养偏低、存在严重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可见进行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大学生如果人文素质偏低,就可能唯利是图,难以成为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而且即使到了工作岗位,也缺少发展后劲,在激烈的竞争中面临被淘汰的威胁。
面对目前英语教学中中西方文化输入不平衡的现状,我们认为,首先多设置用英语讲授的中国文化课程。现在国内多数高校都开设了英美文学等课程,但是开设中国文化英语课的学校却很少。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有关中国文化的选修课,但使用的是汉语教材,并且用汉语授课。这些课程的开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大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但并没有学到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因此学校可以开设全英文或者英语为主、汉语为辅的中国文化课程,通过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复杂多变的跨文化情境中对不同的文化进行对比,从而提高其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力,真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补充反映中国文化的优秀英语素材,将反映中国文化的优秀英语文章和译文补充到阅读教材中,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听力和口语话题之类的英语材料可以设置到听说类教材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力。
为了体现对文化因素的重视,我们应该将中国文化知识融入现有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上。对于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不仅要了解西方文化,更应该承担起弘扬和传播民族文化的重任,因此在大学英语教育阶段,我们必须将中国文化作为一个组成部分纳入英语教学计划,把出现频率高的相关词汇和表达纳入大纲词汇表,这样可以从宏观上指导教学人员从各个方面增加有关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份量,从而提高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另外,教师应调整英语文化教学观念,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与自身素质亟待提高。重视母语文化的英语输入,除了让学习者掌握西方国家的地理、历史、风俗、人情等文化知识,在教学中还应同时增强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感,发扬中国的文化精髓。在教学模式上,应一改一直以来的单一教学模式,建立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语言环境;在教学方法上,应不断更新形式,采用适合该教学没内容特点的综合教学方法。从教学内容上,可以适当补充中国文化特色词汇、风土人情及特色饮食文化、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的英译、中西民俗文化对比、典型的旅游外宣资料的英译等。同时,建议必须花大力气进行中国文化课程的设置和开展,可以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有机结合,设置融趣味性与知识性为一体的中国文化英语课程。
当然,这些课程的设置还必须考虑高校的师资问题,我们认为,在开始时可以通过外聘教师和专家进行授课,同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为后期做好师资储备。应该打破英语教育传统的只重西方文化输入的教学思维,树立中西文化并重的全新的理念,对其课程设置大力改革,以期尽快实现良性循环。而在改革教学体质、完善课程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推进科学合理教材的编写和普及,以及规范工具书的编撰工作。
参考文献:
[1] 廖华英;陈 凤,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67-71.
[2] 张明亚.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力研究——基于广西184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86-9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