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4-05-11

龙晓燕

摘要: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培养人意味着在教育活动中,师生通过对话进行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碰撞与交流,达到互相促进与提高。因此,对话就是师生灵魂碰撞的媒介。对话对于教育的进行,对于师生的交往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对话;语文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76-01

所谓的对话教学,就是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方式。更进一步讲,对话教学就是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质的新式教学思维和理念。对话是一种民主、平等、坦率、真诚的有声或者无声的信息交流,是教育者为深刻把握文本的言语、情感、内蕴而组织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一种多元交流活动。新理念的课堂是呼唤对话的课堂,呼唤人性的课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致力于营造对话的空间,创设对话的情境,构建对话的平台。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文本生动引人,使教师激情洋溢,使学生个性飞扬,使课堂教学生成一个又一个的精彩,生成出一片蓝天。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对话式课堂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更新教师观念

在以往的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师的眼里,学生始终是接受知识的对象,只要学生接受明白就成功了。在这样的课堂上,因为教师不愿花时间去引导、点拨学生,故看不到学生即兴的生成,而是始终围绕着教师转。因此“对话教学”强调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着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着、引导者、参与研究者。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由于信息手段的先进与普及,我们的学生走进课堂时,已不是头脑空空,他们有时在某些方面所知道的东西远比教师知道的多,而他们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态度、价值评价标准。因此,他们往往不甘于无批判地接受教师传授的书本上的知识,甚至他们怀疑教师所传授的“真理”。我们教师不要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认为他们是无知者,一言堂的“经师”应该走出现代教育的课堂。我们必须冲破以往的陈旧的思想与观念,使教学民主走进课堂,为教师、学生、文本的广泛、自由的对话创造宽松的空间。

二、尊重学生经验

教育必须从学生当前的认识着手,而不是从教师当前的知识开始教学。因为教师的认识是学生还无法领会的、与他们相去甚远的认识。教师需要了解并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即教师从学生不懂的地方着手,学生永远都无法真正弄懂;只有从学生懂的地方开始,学生才能弄懂不懂的地方。因此,教师不应忽略、低估甚至排斥学生带到学校里来的活生生的知识。因为学生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他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世界的方式,他们的言谈举止、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以及对诸多事物的看法都应该得到尊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不能被简化为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灌输”思想的行为。教师要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他的观点不正确,也要听他说完,因为观点的产生都是有根源的。不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无视客观现实的存在,是独裁主义的表现。

三、构建多元课堂

在平时教学中,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的欲望极强,提问的兴趣极高,对于老师的提问也争先恐后地发言。可是,随着年级的升高,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就越来越少。这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没有发挥教学民主,没有针对人的学习的特点实施教学。而是认为,学生对于教师的提问必须标准,若有偏颇,就得不到教师的认可、表扬。长此以往,学生渐渐就不敢、不想去倾吐内心的思想,而是互相观望、等待,在等教师说出标准答案。从而产生“不敢说、不敢想”,或者说是“不愿想、不愿说”等待答案式的不良学习心理。以往的教学关注的是知识本身,由于学生“不愿学”导致发展成“满堂灌”,“课后补”。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想象得以放飞,如:允许学生回答问题时说错;鼓励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观点提出疑问,鼓励有理有据地挑战教师、同学、作者的观点;提倡有创意的阅读;教师在课堂上应多送给学生一些微笑,多一些善意的帮助,让指责、冷漠、嘲笑、讽刺远离我们的课堂等等。让学生感到:课堂原来是一个可以互相启发和交流的场所,是一个可以使自己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场所,是一个可以“有错”的场所,是一个有着“我”发言和辩论权力的场所,是一个真正的学习乐园时。这样,学生自然会消除学习中的持观望态度的“等待”心理障碍,真正在课堂上与教师、与文本展开对话。

四、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繁琐分析来代替”,“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真正的对话应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在对话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习体验,进行个性化的交流。否则,个性化教学无从谈起。要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学生在文章中所感悟到的,是他自己以独特的感性经验解读的结果,通过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是极富个性化的。陶行知先生曾倡导过“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这六大解放的核心是解放学生的大脑,在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集中体现,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的理解,甚至是“出格”的,教师都应该抱着宽容、欣喜的态度去对待,不应简单地以教师的“一家之言”、“标准答案”去取代学生丰富多彩的解读。

总之,“对话教学”是将改变过去那种枯燥、单一、分析式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充满活力。只要我们把握住教学中的对话过程,那么对话式的教学一定会走进我们的新课程,使新课标下的教学质量更具实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