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把课堂还给学生走出高校两课教学困境

时间:2024-05-11

赵凤华

摘要:针对当前高校“两课”面临着困境和挑战,结合优秀教师成功的教学范例,深入思考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避免教学中的误区,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两课;教学;范例;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91-01

高校“两课”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但众所周知,“两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和挑战,“专业课认真听,选修课随便听,‘两课不想听”成为大学校园较为普遍的课堂现状。 “两课”老师时感压力大,心情累,却又无可奈何。然而在“两课”教学实践中,尤其从优秀教师成功的教学范例中,我还是深刻地体会到:高校“两课”教学不是“不可为”,关键在于“怎么为”。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尝试与思考

常看见这样的课堂,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课,讲台下学生或昏昏欲睡状,或玩手机,或听歌曲等诸如此类的,整个课堂只有教师的讲课声。这样的课堂,似乎与学生无关,这样的课堂,学生肯定不喜欢。为此,教育家魏书生就呼吁教师要把较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

大家都知道“两课”教学是量多而课时少,但我尝试把短短40分钟的课堂留出10分钟作为学生的“我来说新闻”时间,当一男生在讲台上边大讲中国周边的军事形势,边在大块黑板上比划,俨然是一位资深的军事专家,学生听得那是哈哈大笑,让我也颇受感染。有一女生讲新闻,图文并茂,头头是道,忘了时间,直至我“忍无可忍”地给以提醒。

这种尝试让我认识到学生是需要展现自己的,在反馈中很多学生表达了对这门课程的期待,尤其期待每次课前的“我来说新闻”时间。给点阳光就灿烂,我就想何不因势利导,提高课的有效性呢?毕竟是大学生,他们有了一番人生经历,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尤其信息化时代中信息之间的交换遍及各个地方,对学生的学习、道德行为带来不少影响。如何给学生一个平台,加强交流与引导,培养大学生的全面素养也是“两课”教学的应有之义,何况,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搭台,学生唱戏,让学生成为主角,学生就会动起来,再也不是死气沉沉的课堂。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成功范例

“眼见为实”,“有用即真理”,“多数人相信的,就是真理”、“凡清楚明白的,都是真理”……在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上,围绕着掌握真理和实践标准的关系问题,教师一上课,就抛出了以上命题让学生们讨论。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教师不时地总结并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们进一步深入思考。“我不同意某某的观点”“科学理论是不是真理的标准?”“数学上的推理没经过实践的检验,但我们相信是对的,这如何解释?”一节原本会很枯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在互动中激发了学生的思辨热情。

在《爱我中华》的音乐声中,第十四小组上台来展示他们组自主探究学习的成果——“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主持人的精彩主持下,各路民族精神的代表人物汇聚“2014年蒙牛酸酸乳中华风云人物盛典”,颁奖词、获奖感言,那是精彩纷呈……你方唱罢我登场,看似抽象的主题,在几个小组成员的生动演绎中是那么的活灵活现,亲切感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人惊讶。

“假如一艘船即将沉没,船上有12人,但只有6人可以登上救生艇,你会选择谁?为什么?”一节课即将结束,老师罗列了形形色色12个典型人物,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在课后进行小组自主探讨,组长记录讨论的过程,下周上课时汇报讨论结果。老师还没宣布下课,学生就叽叽喳喳争论开来,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样的拓展延伸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发挥的空间,而教师也在学生的选择中自然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了说教的嫌疑。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误区与对策

也许我们会觉得给学生时间多了,那老师讲授的时间就少了,课程的内容就来不及完成。其实不然,一方面,大学的课堂没有高考的指挥棒,是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师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使课堂教学内容具有新鲜感、时代感而不是面面俱到。教师可以打破原有教材章节限制,就若干专题与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引起思想的共鸣,更好地达到理论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用不到一半的课堂时间把每次要讲的知识点进行简要衔接,形成知识脉络,然后就其中重难点作简要说明,这样就会留出更多的时间给我们的学生思考和探讨,让他们展现自己。想一想,查一查,说一说,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教学效果显然远远高过那种传统的“满堂灌”。

也许我们会觉得学生还不够成熟,理论水平不高,探讨问题不深,纯粹浪费时间。当然,这其中需要教师的引导艺术,同时,学生掌握知识本身就需要过程,需要等待。有人说等待就像国画上的“留白”,音乐中“停顿”。在教育教学中,给学生一份等待,就是抛却包办代替,避免填鸭式策略和远离简单粗暴,就是给学生留下自主思考,独立探索的时空,在教师的等待中学习,学生会有更深刻的印象和感悟,在获得成功后会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的信心,品尝参与的快乐。

也许我们会觉得如何让学生唱好戏,需要化费教师更多的精力去设计,在学生的自我探索中需要更多的时间加强平时指导,这样会减少教师搞科研的时间。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就课程的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知识点来展开小组探索,通过小组竞争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同一门课程往往有好几个主讲教师,我可以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每位教师选择自己特长的或感兴趣的章节进行设计,然后相互交流,也可以同一班级的课程分不同专题由不同教师跟进,以发挥教师的特长,也开拓学生更多的视野。同时,加强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也是一种相互学习、加快提高的好机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少一些强制性和计划性,多一些开放性和选择性,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让学生经历思考、讨论、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那么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这样的课堂是学生喜欢的,这样的课堂是有效的。当然这有待于我们自身提高“导演”的水平,并积极探索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