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家校联手,防范校园欺凌事件

时间:2024-04-24

近些年来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许多学校重视知识教育,轻视法制与规则教育,忽视生命、尊重以及心理教育等非硬性教育,由于很多国家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受害者会长期受到欺凌,或导致中途退学。在欺凌过程中,欺凌者会对受害者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调研显示:校园暴力的发生多因校园霸王们的存在,他们欺负同学恐吓同学,殴打不听他们话的同学。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为防范和减少校园欺凌发生,笔者建议:

第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全面培养学生素质,走出 “分数至上、升学至上”的误区,全面评价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以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第二,将隐性暴力消灭在霸凌问题的萌芽阶段。教给孩子课本上的知识只是一部分工作内容,在课上,老师如果发现了学生间存在着一些问题或者苗头,都应该直接疏导和处理,而不是任由其发展,或者把它简单地交给班主任或者心理教师处理。在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强化素质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指导,消灭校园霸王,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在中小学校内配备专业专职心理辅导老师,或依照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有关精神,有偿聘请专业心理辅导老师,采取 “走出去”和 “请进来”的培训方式定期入校介入教学指导工作。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成立相应的监督机构,随时督促检查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力争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全面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并要求上岗教师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最后将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加大对留守儿童、单亲子女等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关注。对留守儿童、单亲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内外结合。一方面,留守儿童、单亲子女本身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应该学会自信、自立、自强,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学会正确应对挫折和逆境,培养坚强的意志,为自己树立目标,培养各种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多与老师、同学接触,主动与父母沟通,提高自己的独立性、坚定性和自制力,从而使自己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另一方面,学校自身也要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开展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专题讲座等活动,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地预防未成年人成长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

第五,加强家校联系,建立老师家访、随访沟通渠道。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他们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家长要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心中的真实想法,以免因为疏于交流造成一些信息的延误。 (代宝柱,民革黑龙江省大庆市委会机关支部党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