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贯彻人文理念构建多元化的初中语文诵读教学

时间:2024-05-11

贾俊宁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多元化的诵读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本文就此话题展开如下讨论

关键词:初中语文;诵读;教学;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186-01

一、师生诵读互动,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课堂的诵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要想让学生在多元解读文本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实施民主教学,做学生“主体的守护者”,呵护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敢想,敢说,敢为,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变支配者为引路人,应当改变过去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放下身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平等互助的气氛中与学生研究探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只有真正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受到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文本多元解读才得以真正开展。

二、做到“多元有界”,切实提高多元解读效果

多元解读决不是随意解读、无限解读。任何一篇课文都有“空白”和“不确定性”,但也都有一些显性的、鲜明的“规定性”,都有“作品视界”范围。多元解读只能在这个范围内进行。童庆炳先生指出,诵读理解一方面是多元的、无限的,另一方面又是有限的、有范围的。多元解读必须有一定的“规范”,有一定的价值取向解读范围引导。那么,中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握“多元有限”呢?

首先,要尊重课文,与课文真诚对话。课文是教学的起点,是学习的载体,只有立足课文,才能有效解读课文。如一位老师在教鲁迅先生的《社戏》时,要求学生品读“归航偷豆”的情节。学生认为鲁迅先生写得很形象,老师问学生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说出了几个词,老师根据这几个词引导学生进一步品味、领会课文的内涵,学生逐渐认识到了鲁迅先生遣词造句的准确美。

其次,要注意价值取向。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进而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些课文的寓意比较深刻,对这样的课文,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的时候更要注意价值取向。有些学生可能认识不到课文的深刻寓意,也可能对寓意的理解不正确。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给予正确的引导。

三、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有效进行多元解读

每篇文章都有很多“看点”,似乎也都可以作为教学的着力点,但我们在处理教材时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一个教师教学水平如何,还可在处理教材上见功夫。我们应该在处理教材时,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效进行文本解读。文本多元解读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切入:

1、抓住课文内容。一篇课文的内容往往是丰富多彩的。

2、指导学生亲近文字,走进文本。体现语文教学的语文味。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例如《风筝》一文可采用了评注式诵读教学法,旨在让学生带着发现、探索的眼光解读文本,通过交流探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首先自由诵读,把握全文大意。问题一: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问题二:你觉得作者是带着什么情感来写这篇文章的?然后用点划评注的方式把握作者情感。请学生诵读下列两则评注的示例,在文中另找出一处或者两处加以评点,揣摩作者情感。

3、从想象入手,超越文本之表。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优秀的语文教师除了具备望远镜式的宏观把握的能力之外,还应该具有显微镜式的文本剖析与发现和创造的能力。文学作品的诵读是一项最具灵性的创造性活动。例如,在何其芳的《秋天》里,一个个画面安静、闲适,我们仿佛可以听到秋天农家的呼吸声。有些学生就说不是很理解“收起庸蝙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一句,如果缩句,就变成了“收起影子”?渔人“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的却是影子。

事实上,第一小节写农家的丰收,这第二节写渔人“游戏在渔船上”,很可能渔人早已鱼儿满仓,此刻打鱼撒网,网中有鱼无鱼已经并不重要,只是心满意足后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让人感觉到很悠闲。联系了下文“游戏”一词,抓住诗歌的意境,诗人作诗时,网起青蝙鱼是写实的,它毫无诗意可言;网起乌柏叶是平庸的,缺乏想像力。诗人写渔人打鱼,却写到乌柏叶,是为了让诗歌更美,更富有诗意。而唯独网起的是影子才是最富有想像力、最富有诗意的,能引人遐想,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四、结语

毋庸置疑,语文教学要倡导“多元解读”,但语文教学是有着鲜明价值取向的社会活动,语文教学所倡导的“多元解读”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熏陶感染学生,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