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结合

时间:2024-05-11

樊彦利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要加强课内外的沟通……”我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注意“开门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我的具体做法是:找准切入点,建立与社会的联系;在语文活动中要注重社会元素;引导和鼓励学生写作的题材中要反映社会生活;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

关键词:语文教学;社会生活;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224-0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要加强课内外的沟通……”这无疑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严重。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不愿花精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往往被消磨殆尽,学起来耗时费力,效益低下。即便有的考得高分,也往往只能“玩”语言文字,人文精神却严重缺失,难以做到和谐发展。这种“半截子”人才,怎能在改革开放中参与国际竟争?怎能满足正处于快速、剧烈、深刻变革之中的社会之需求?又怎能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使用语文新教材,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力戒关起门来教书,注意“开门教学”,眼光不仅看着书本,而且随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找准切入点,建立与社会的联系

“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这句话明确地说明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语文课大量的是形象鲜活、感情强烈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必须十分注意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审美的感化、心灵的感动,需要现实生活的植入。

语文本身包罗万象,课文就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总结,总能在其中找到联系生活的切入点。我注意把握这些切入点,在教学中将课文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既能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又能对活生生的社会有更理性、深刻的理解。

二、在各种语文活动中关注社会

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我注意精心组织开展,使其成为联系课堂和社会的纽带。

我坚持组织学生轮流每节课前作5分钟演讲,并要求内容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学生从中交流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观察、思考和困惑,我在其中予以点拔和引导,从中增强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并作理性思考的能力。

我还组织每周一至两次语文课外活动,如“读书读报沙龙”、“社会观察汇报会”、“专题辩论会”等。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紧联系起来。

三、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反映社会生活

由于长期受僵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很多学生写作远离生活,虚情假意。在作文教学中,我采取耐心指导、热情鼓励的办法,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坚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文章即生活。作家的文章所反映的生活大多与学生生活的时代相去久远,我们应鼓励学生多读时文,多读同龄人的文章。语文教师更应关注学生个体,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培养他们发现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不要把学生当成作家,凡是来源于生活的文章,有情有理,即使语言表现力差一点,也应给予相应的肯定。

文章即艺术。如果我们把生活当作文章的源头,不断的去发现,艺术的去表现,才能够写出“以情感人,以景动人”的文章,才能达到“震撼心灵,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

四、将生活中的语文资源请进课堂

1、利用好生活中的网络资源

课前可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增加对作品的了解;课中可插入相关资料、文章的阅读,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后可推荐读物,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恰当使用这一资源,可拓展学生对生活接触、了解的空间,开阔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

2、利用好生活中的电视资源

语文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特别是口头交流和沟通。这就有必要利用好生活中电视这个资源。电视有好多语言类的节目,其语言的风趣、幽默、睿智,其现场的应急变化能力,令人叹服。诸如“实话实说”、“焦点访谈”等栏目。

3、利用好生活中的街头资源

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奔向”十字街头,关注社会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看街头招牌,看广告语。各大型考试卷中不就常常出现广告题吗?让学生放宽视野,体会到语文的丰富性,领略到语文的魅力。

课堂上的语文是有限的,可是生活中的语文是无限的。我们要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睁大自己的双眼,去发现、学习自己身边的、生活中的语文。将生活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语文课真正走进每位学生的心灵世界,在他们心灵深处形成主动求知与探索的热切欲望,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升他们内心情志的境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养成完美的人格,从而点燃生命的熊熊火炬。

我们在教学中,只有将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才能适应高考形势的需要。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架起教学和社会的桥梁,融合课内和课外知识,学生的整体素质才会提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关注社会生活,捕捉社会热点;丰富课外活动,拓展语文空间。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语文的田园,愿我们的语文课堂,永远充满活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