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万淑华
当前,随着对幼儿教育的广泛重视,幼儿美术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广大社会、家庭、学校的关注。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艺术的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这些要求对传统幼儿美术教育提出了挑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进一步指明了幼儿美术教育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传统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传统的幼儿美术活动中有着严重的“写实崇拜”和“模仿第一”的现象。教学内容多以教师介绍几何图形,并由简单的形状机械地组合成各种形象的简笔画为主;教学过程以教师一步步的分解示范、机械地灌输美术知识和幼儿刻板的临摹形象的轮廓为主。有的把所谓简笔画作为幼儿掌握绘画的‘语言,幼儿用这些‘语言套用在自己的作品里,使得画面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千篇一律的符号式的太阳、房子、鲜花等,使幼儿的创造性受到了极大的束缚,久而久之,他们主动自觉的表现欲望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呆板而毫无生气的画面,这无疑对幼儿的创造性是一种扼杀。
(二)教学过度“大撒手”。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丰富和人们对美术教育认识的加深,在美术教学中,一些教师开始试图放手,在美术创作中给予幼儿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然而,由于一些教师对教育理论的误读,导致将“给幼儿以自由”理解为“给幼儿绝对的自由”。于是,便以一种矫枉过正的态度对待过去的片面与不足。由于过于强调幼儿的自我表现和自由发挥,教师指导和辅助的作用被忽视。教学中,开放的教学内容仅仅表现在一个开放性的绘画题目上,幼儿自由表现也只是无任何启发与指导的随便画、自由画。这样“大撒手”式的教学,必将导致幼儿头脑中的绘画形象和创作元素匮乏,在想象画的创作中出现定型重复的现象。幼儿也会由于头脑中形象的储备不足以满足自己的创作欲望,不能释放激昂的创作激情,对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极大地削弱。虽然上述两种现象都是以通过美术来促进和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为美好的愿望和出发点,但由于对教育理念的误解和教学方法的不恰当运用,最终为这种教育买单的却是幼儿个性和人格的片面发展。因此,为了使美育成为培养全面发展和完善人格的教育目的落实到实处,教师不仅要准确领会新时代教育思想,更要在实践中发现并正确运用有效教学方法。
二、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发展的对策
针对目前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创新性美术教育方式进行探索。
(一)通过观察、欣赏,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如让幼儿观察、体验春天的景象:小草发芽了,嫩嫩的,绿绿的;柳树抽出了新枝,长长的柳条正迎风舞蹈;五颜六色的花开了,蝴蝶翩翩起舞,蜜蜂辛勤劳动……或是观察春天的图片,让幼儿产生生动的情感体验,画出五彩斑斓的春天。通过观察、欣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创作兴趣,他们画出的春天也一定是千姿百态的。
(二)通过日常生活,积累绘画素材。
有一次孩子们在外面晨练,突然下起了大雨,笔者组织孩子们观察下雨后人们的不同动态,回到教室后孩子们各抒己见:“我看见一个小朋友双手抱着头赶紧往里面跑,大雨就在他后面追!”“屋檐下躲雨的人真多,挤都挤不下!”“一个阿姨抱着小弟弟在雨里跑,衣服都淋湿了。”孩子们那富有个性的感受就是一个个好的素材。在些形象素材的逐渐积累中,笔者还采用了简笔画的形式加以记录、提升,增强孩子感知美,创造美的灵敏度,从而唤起对周围事物的不断关注。
(三)想象是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1.“形象”的联想:成功的联想和教师平时的指导分不开,午餐后,带幼儿去散步,看见石头像什么,看见长绳又像什么……使幼儿对联想感兴趣,这为画画打下很好的基础。
2.“情节”的联想:在每次美术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由幼儿自主选择所喜爱的内容,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我们经常选择一些容易唤起幼儿生活经验的“诱导物”,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
(四)美术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
教师在设计美术游戏活动时,可以把幼儿要画的内容,用各种相关的游戏表现出来,吸引幼儿的兴趣,从而让幼儿把在游戏中产生的想象与创造性思维通过绘画具体地表现出来。
在幼儿美术教育的道路上我们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摸索经验,并且任重道远,与之相违背的教育观,应及时地纠正。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丰县幼儿园)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