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指导学生运用积累语言

时间:2024-05-11

范湘

【摘 要】绝大部分学生对阅读文章时学过的语言材料,其往往僅停留在理解这一层面,难以自觉转化为自己能够运用的语言。这就需要加强运用语言的训练环节,能够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为此,我做了几点尝试:在阅读中强化迁移训练、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激励评价中增加动力。

【关键词】积累语言;强化迁移训练;综合运用;激励评价

我在教学中观察到:课文中的语言,学生学过后就置之一旁,不能主动灵活的应用,致使在表达时语言贫乏,内容空洞。吴忠豪教授提醒我们:绝大部分学生对阅读文章时学过的语言材料,其往往仅停留在理解这一层面,难以自觉转化为自己能够运用的语言。这就需要加强运用语言的训练环节,就像数学课一样,学完例题接下来做几道习题,使学生积累的“消极语言”转化为能够运用的“积极语言”。为此,我在这方面做了几点尝试:

一、在阅读中强化迁移训练

我在阅读教学中以教材为例子,训练学生把在阅读中所获的知识、技能,举一反三的应用到自己的说话和习作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迁移训练。

1.活用词语

词是语言最基本的“建筑材料”。词语丰富了,说话、作文才能准确的表情达意。为了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妙语,我们每学一课,都要进行词语迁移训练。每篇课文学到的新词学生自由选词练习说话,并及时纠正学生用词的错误。对学生不会用的词,教师示范说,来启迪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正确运用。

单个词会用了,再练习用几个词说一段话。如学习《别饿坏了那匹马》后,给出:“溜之大吉、羞愧不已、忐忑不安、怒目圆睁、竭力、嗫嚅、刻骨铭心”等词语,让学生展开想象,编一段话,学生编写自己学习中的事,本课学习的词语基本上会用了。

2.建构句式

儿童句子的掌握数量远低于词语掌握的数量。他们在表达中很少能用复杂的句式。课文中存在着不少复杂的新句式,而处在发展语言关键时期的小学生,需要学习大量的新句式。因此我在教学中把培养语感和构建新句式结合起来。首先让学生熟读,理解句子的意思,把握句式的结构,然后进行仿写句式的训练,使学生不断掌握各种句式。如学习《走遍天下书为侣》里的句式:“首先……然后……还会……最后……”学生用这个复杂句式说话写话,练习把所做的某一件事有条理地表达,提高了表达质量。

3.仿写段落

不少孩子进入小学时往往习惯于用简单的句子东一句西一句的讲话,不能用连贯性的句子表达意思。引导学生认识课文段落的结构,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有条理地写好段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不同结构的片段仿写练习。像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仿照总、分、总的结构写《快乐的课间》。学习《松鼠》一课,按描写松鼠外形的顺序:脸——身子——尾巴,来描写一个小动物。

4.模仿文序

每篇文章都是按一定的顺序来写的。如果学生能迁移运用,可以培养言之有序的表达能力。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按游览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描写具体生动,详略得当,是指导学生习作的好教材。学习后指导学生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写一篇游记,学生就掌握这种写作顺序了。

5.借鉴文技

语文课文都是精选的脍炙人口的名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写作特点各有千秋。引导学生借鉴到自己的习作中,会有很大的收益。如《桂林山水》用用对比的手法写桂林水和山的特点,学生模仿写:我见过——,游赏过——,却没有见过——。可以写花,写树、写景等练习运用这种对比的写作方法。

二、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巩固所学知识。我结合学生的阅读,有意识地设计语文活动,使学生能综合独立的运用语言。如:①词语竞赛活动。来丰富巩固词语。②学做小推销员。可以介绍水果、玩具、小用品等,把学到的写小物件和动植物的方法应用在口语中。③做一位小导游“夸夸我的家乡好”。可以模仿描写家乡的课文来介绍。

语文实践活动还有很多,如:故事会、征文比赛、演课本剧等,让学生把课文中学的语言进行综合运用。这样拓宽了运用语文的渠道,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在激励评价中增加动力

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的思维、行为表现及时地给予激励性评价,能促进学生学习技能与方法的形成。我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自觉性。在批改习作时,看到学生自觉运用所学语文知识的地方,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句式,我就用小圆圈标出,并送上简短赞赏的批语。采用加分的方法鼓励积极运用,能准确、创造性地使用一个词加2分、一个句式加5分、一个段落结构加10分、整篇文章的写作顺序或写作技巧加15分。把学有所用的习作在班上朗读,在班级佳作栏里张贴,向报刊投稿,办自己的作文集锦等等,激发学生不断尝试去学语文、用语文。

总之,坚持用多种形式强化语文知识的迁移训练,调动学生运用积累语言的积极性,一定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语言贫乏的现状。

参考文献:

[1]《期待“教课文”朝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