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付瑞青
【摘 要】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综合实践活动课逐渐走进了中小学校,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它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主动探究;提高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教育改革的产物,是新时代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学习的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这种课程的出现,对我们老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考验和挑战。如何开展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呢?
一、选题时注意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
综合实践课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春天的校园》时,可以让学生们去走一走、看一看,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春的变化,春的气息,这无疑比课文中的描述更有说服力。
二、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学生本位课程,它要求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要尊重学生的实际。要让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必须尊重学生,关注他们的爱好和需要。例如,确立《金鱼—我们的好朋友》这一主题后,学生提出了“金鱼能听见声音吗?”、“金鱼知道饥饱吗?”、“金鱼怎样运动?”、“研究金鱼鱼鳞花纹的年轮”、“金鱼怎样睡觉?”、“金鱼怎样呼吸”等子课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自由选题。根据各自兴趣,学生组成各个相应的子课题组,推出组长,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根据计划自由开展各项活动,活动形式也有小组成员自己商定。自己不“指手画脚”,不对学生的独特想法做法进行批评或挑剔,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使其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注重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活动网络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就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 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的同时获得发展。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看看家乡的新变化》时,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变化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观察、调查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
四、注重学生探究学习方式等能力的培养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出发点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切实进行调查研究,提高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出问题,通过思考、讨论或求助等方式力求把问题解决,这样的探究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如培养他们不但能从书本和网上找到一些资料,还要学会从别人那儿打听消息,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例如,在进行《调查超市商品的销售情况》这一实践活动过程时,同学们去超市采访营业员和顾客,不一会就垂头丧气的回来了:“老师,他们不理睬我们,不肯回答我们的问题,我们再也不去了”。我首先安慰他们,而后引导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是不懂礼貌?还是提问不当?还是时机不适……同时全班同学交流,采访顺利的来谈谈经验,这样找到问题缘由的同时也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只有一次次的锻炼,我们才能成长的更快,更健康。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主体体验、主动探索和多种能力在逐步增强。
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师生在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中体现自我的生命力,为沉闷的教改带来活力,让学生感受到了开放自主的痛快。“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抓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习还给学生,让学生做一个真正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動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版.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3]罗祖兵.《综合实践活动课:反思与重构》.
注:本文为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和实践教育研究课题“信息环境下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课题编号PZS544(河南省教育厅教技装【2016】35号)的研究成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