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芦锦波
【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一种笼统的概念,其采用科学的原则与方式探究幸福,倡导积极健康的心理学取向。实际上积极心理学就是探究人类积极品质,关注人类心理健康发展的一门学科,而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当代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够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积极引导,这对于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来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本文探究首先分析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并分析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生已将具备一定认知能力,但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的也较为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近些年,中职校园学生自杀事件、暴力事件等屡见不鲜,此种现象表明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尽人意,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则会对中职学生自身、社会、家庭等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故此,将运用积极心理学进行引导,开创新的进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则是学生的行为指标、心理动态处于不稳定状态之中,学术上被称为心理亚健康或者心理不健康。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中职生自我认知能力不足
当前各大学校逐渐进入了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性时期,在这一发展进程之中,部分中职生对自我角色的转型认识不足,难以积极有效的对自我进行精准定位,在家长、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的期望之下,学生极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2.关系处理、生活态度等方面认知不足
在中职生受教育阶段,部分中职生难以与周围人群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群体认同感较差,进而产生人际关系淡漠的情况。在多元文化理念的影响之下,部分中职生受拜金主义、攀比思想、享乐主义的影响,生活学习态度存在偏差,无法对自己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导致负面情绪的滋生,进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3.中职生社会适应能力不足
当前中职生所处外部环境瞬息万变,而中職生极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难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缓解自身的负面情绪,会导致不良风气的滋生,同时容易出现叛逆、反社会、敌对等心理健康问题,严重时甚至危害中职生生命健康。
二、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1.深化积极心理学帮助中职生构建自主预防体系
积极心理具有包容的态度,希望借助积极主观的心理的调节方式积极疏导个体心理问题,促使个体行政积极的人格特征。故此将积极心理学与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相互的结合,从容的处理中职生相关问题事件,树立积极心理学观念,并以预防为主,帮助中职生构建自主预防体系。例如在积极心理学引导下,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展和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对自我发展的不足进行积极有效的调整,弥补自身的不足,并实现中职生价值的延伸和扩展。
2.运用积极心理学进行引导促使中职生树立正确三观
积极心理学具有现实积极指导作用,故此运用积极心理学对学生心理进行引导,将社会价值以及生活经理转化为自身内在的动力与价值,逐渐帮助中职生适应中职的校园生活。此外,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还应在学习环境、角色定位的转换过程中,帮助中职生适当的释放压力,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切勿给学生太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还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之下,引导中职生对社会主义理论进行有效学习,不断提升中职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适当组织心理健康活动,以及相关教育教学活动,以便于调节学生生活学习压力。
3.为学生营造积极生活环境
积极心理学从不同方面对心理学进行研究,其中“积极社会环境”则是其着重突出的观念。积极心理学认为应为个体构建良好的积极社会环境,其中包括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工作环境等,而对于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来讲,也应借鉴积极心理学“环境构建”的观念,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重新制定修正校园相关条例,严格执行相关制度,治理校园中不良行为的发生,全校师生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气氛。此外,相关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入手合理制定各项教育方略,并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予高度的关注和足够的重视。
4.渗透积极心理健康理念
积极心理学是重在挖掘人的潜能和积极品质的一门学科,这就要求当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转变方式:化被动为主动,从关注学生问题本身到积极发现学生潜在的优秀品质。刘宣文说过:“心理辅导活动课已被认为是将心理辅导普及、服务于所有学生的最佳途径之一。”目前,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辅导课是学生心理疏导的主要载体。
(1)促进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积极心理体验是指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教师关注学生课堂参与、体验的过程,并注重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人的心理体验有消极和积极之分,积极的情绪有开心、兴奋、满足,而消极的情绪主要有愤怒、悲伤、伤心、焦虑、难过等。人的心理体验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无论是积极情绪体验还是消极情绪体验,都是为了让个体体验主观幸福感。当前,在心理辅导课上,一部分学生表现得较为消极和被动,主要体现在心理活动的参与上。因此,教师要重在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去思考,激发其内在的积极品质。
(2)培养积极人格品质。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这与积极心理学理念是不谋而合的。积极的人格品质指自信心、意志力、创造力、适应能力等。积极人格品质的培养是一个行为过程。在每一节心理辅导课上,教师要通过心理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其参与到课堂中来,逐步建立起积极人格。在一个班集体中,课堂上勇于发言,成绩优越的学生相对要自信一些,他们身上的积极人格品质要多一些。因此,教师要多关注角落中默默无闻的学生,注重对其积极人格品质的培养。
(3)建立积极的朋辈互助关系。艾德·狄娜和马丁·塞里格曼两位积极心理学专家曾对一些“非常快乐的人”和“不快乐的人”做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外界因素中,两类研究对象的显著差异只有一点,即为是否拥有丰富而满意的人际关系。与此同时,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然而,在当前中职学校中,大部分学生都为独生子女,每个人自我意识较为强烈,同学之间发生摩擦时常发生,偶尔有人际冲突事件的发生。因此,在中职生中,教师要重视建立起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
三、结论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继承了人文注意以及科学注意心理学的核心,其运用更加积极健康的思想以引导个体,帮助个体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与行为。故此可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中,积极对学生心理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并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之下营造良好校园环境,以促进中职生健康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文书锋.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4:9-11.
[2]李勤.探索、建构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职生“爱”的教育模式——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08:12-16.
[3]贺彦芳.当前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4:193-19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