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李能斌
【摘 要】对于小学生来说,活泼好动,不能够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是他们的天性,这种天性导致他们不能够很好地学习数学,对数学不感兴趣,认为数学就是无聊的计算。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小学生的天性是难能可贵的,教师应该在不扼杀学生天性的同时让学生爱上学习数学,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创新;思维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完全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没有得到锻炼,久而久之,学生还会对此产生抵触心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积极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通过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达到最大的教学效率。教师上课生动有趣,学生才喜欢听,才会认真完成教室布置的学习任务。下面我就具体谈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希望对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一、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思维
1.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生认真学习的保障,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堂氛围生动有趣,学生之间可以畅所欲言,尽情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传统的课堂环境是教师在讲台上一味地讲,学生在下面听,这样的教学方式完全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的各项能力没有得到体现,学生也不喜欢听教师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上课时做一些与学习有关的小游戏,缓解学生的听课压力,讲课幽默生动,多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说话平易近人,让学生感到亲切感。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学生才会认真去学。
2.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学习数学讲究效率,有些难一点的题目一个同学可能做不出来,但是大家坐下来一起讨论,总会得到正确的解题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在遇到具体的题目时,先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具体的计算过程可以不用写出来,然后每个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学生的想法或许不同,各个小组整理自己的答案,再进行发言,教师在进行点评。这种模式不仅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学生之间也加强了交流合作,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不仅仅是是数学知识,更能收获欢乐和享受,由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影响,小学生容易被外界的新颖事物所吸引,因此,在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上要注重时常更换,不能让学生产生厌恶心理。然而,多媒体技术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教育难题,通过演示文稿的展示,优美的图像,舒缓的音乐,让学生的感官不断受到冲击,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它不仅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激发,有了学习的动机,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教育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三、认真研读教材,找准定位,做好课前预设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主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不建议老师给学生找过多的参考资料,一切以课本为主,教师要读活课本,读懂课本,理解编者的真实编写意图,只有这样,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才能有创设性,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让授课内用生动鲜明,使每个孩子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课前准备是有极大关系的,倘若是备课时没有找準教学目标,那么这堂课你不及会带着所有同学的思维出现偏差,还会使你的教学过程杂乱无章,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突发状况毫无处理方法。倘若你认真备课,仔细研究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你才会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更好的上好每一堂课。
四、认清教育现状,制定教育方案
现阶段,我们各个学校的学生都没以前多了,教育密度有所下降,这尤其表现在广大农村地区,这对我们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便利,因此,我们老师要全面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每一位学生制定适合其健康发展的教育方案,使学生提高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还有动手能力,思维方式,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的来说,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做的是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并且尊重学生的兴趣志向,在这基础上,认真研读教材,找准自己的定位,在课堂上,多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出一些富有建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亦师亦友,让学生能充分的相信你、喜欢你,从而喜欢你上你的数学课。“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找准方法,牵准教学的“牛鼻子”,那么,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收到一份满意的学生答卷。
参考文献:
[1] 沈灌群、王礼锐主编.《中国教育家评传》.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2]《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华东师大教育系、浙江大学教育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 郭齐家.《中国教育思想史》.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0年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