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周群峰
深圳市简介
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市划出327.5平方公里试办经济特区。40年来,深圳首创了1000多项改革举措,从一个3万人的小镇,蝶变为人口超千万的国际化大都市。
获奖理由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与“试验田”,这座城市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精彩缩影。40年间,这座城市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奇迹,更重要的是留下了丰厚的改革遗产和创新基因,始终引领中国改革的浪潮,并将在创新之路上继续勇立潮头。
深圳市福田CBD中心区。图/深圳市福田区委宣传部
深圳市龙岗区大运新城。图/深圳市龙岗区委宣传部
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城区。图/深圳市宝安区委宣传部
深圳市南山区后海总部基地。图/深圳市南山区委宣传部
2020年8月26日,深圳特区迎来成立四十周年纪念日。
深圳,原本只是一个隶属于广东省原宝安县、靠近香港的边陲小镇,鲜为人知,甚至在地圖上难觅其踪。设立经济特区后,通过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改革,深圳实现了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如今,深圳已从一个3万人的小镇,蝶变为人口超千万的国际化大都市。1980年,深圳GDP仅为2.7亿元,2019年,达到2.69万亿元,规模增长了接近1万倍。人均GDP突破20万元,位列全国第一,成为继上海、北京后,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三的城市。
“全世界超过4000个经济特区,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如此评价深圳。当初的“改革闯将”“开放先锋”,当下站在更高的山峰上。已迈入不惑之年的深圳,却尽显青春朝气,依旧充满活力。
1979年3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广东省宝安县改设为深圳市,并以靠近香港的深圳镇为这座城市命名。同年4月的一天,邓小平在听取广东省委汇报工作时说:“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市划出327.5平方公里试办经济特区。这一天,也成为深圳特区的“生日”。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深圳一直扮演着“试验田”“先行者”的角色。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时讲道,“搞改革完全是一件新的事情,难免会犯错误,但我们不能怕,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停步不前。”“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解放思想、不惧失败、开放包容等理念被广泛认为是成就深圳的因素。深圳最早在全国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可以改革失败,但不允许不改革”等发展理念。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认为,深圳经济特区最初能够获得发展,与政策优势密切相关。成立经济特区后,深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授权,使得在深圳拓荒的人勇往直前,拥有了广阔的冒险、探索空间。这种率先改革的政策优先权,迅速展示出了对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叠加的“虹吸效应”,从而迅速推动了深圳经济阔步发展与壮大。
陶一桃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深圳的成功与移民城市的特质也有直接关联。很多人看好深圳未来,放弃了原本很好的工作环境和职位,他们组成了深圳一个特别的群体,使深圳产生了独特文化。他们的到来,让这个城市冒险指数更高,不同文化的碰撞,也更容易产生思想火花。
今天,这座年轻的城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料显示,40年前,深圳市最高楼仅有3层。如今,百米以上的摩天大楼,已大约有1000栋。深圳的道路里程已超过6000公里,地铁通车里程297公里,也是一座拥有近千座公园的“公园之城”。在深圳,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幼儿园数量较特区成立之初增长了801%;高等教育从零起步,如今已有15所高校。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很多城市经济受到冲击,但深圳经济快速实现了“V”形反弹。上半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12634.30亿元,同比增长0.1%,在四大一线城市中率先转正。
在陶一桃看来,土壤加翅膀,让深圳经济能够持续高速增长。深圳在1992年就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所有制结构。现在,在整个经济结构中,民营企业占比达到96%,在高新技术产业中,民营企业占比95%。可以说,“民营企业早已成为深圳经济增长坚实的土壤,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深圳民营企业发展起飞的翅膀。这是深圳可持续增长的内在驱动力,也是深圳能够创造中国奇迹的根本原因”。
深圳市委原副秘书长、政研室(改革办)原主任乐正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相比内地城市,深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对成熟,而且是先行一步。因此,在要素市场主体的培育方面,比多数地方要领先一步。比如在人才市场、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等方面,都要比内地活跃,这也给深圳的创新发展方面带来了必要的支撑起到了激励作用。
乐正称,在培育市场主体方面,深圳还率先进行了一系列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建立了现代产权制度,所以深圳民营企业发展的步伐很快,成长了一批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深圳企业有个特点就是瞄准国际市场,进行国际资源整合,来开拓国际的创新要素,所以在创新方面也走在了全国前列。深圳较早地打开国门,发展开放型经济,并利用了国际产业的梯度转移,加入了国际产业链条。特别是在IT领域,率先加入了国际的创新链条,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优势。
40年来,深圳首创了1000多项改革举措,并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7%、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第五位。
富裕起来的改革比贫穷时的改革更加艰难,而现在的改革更需要敢闯精神和冒险精神,更需要民族担当和使命担当。
深圳特区成立以来,建设法治化城市和践行法治化思维,一直是这座城市的主要标签。
1983年7月15日,深圳市蛇口律师事务所成立,成为新中国首家律师事务所。
后来,组建全国法院首个经济纠纷调解中心、法官职业化改革正式破冰、敲响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在法治建设方面,深圳多次开全国先河。
2019年12月,在中国社科院等单位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与民营企业家评价调查报告》中,深圳法治环境指数得分位居全国第一。
40年来,特别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以来,深圳充分发挥立法“试验田”作用,共制定240余部地方性法规;2020年以来制定出台了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个人破产条例等具有全国探索意义的法规。
2020年6月30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修正案》,新条例结合深圳实际,针对知识产权维权路上的“拦路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破解之道。202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经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四次会议通过,该条例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深圳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孙迎彤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部条例在深圳的酝酿已经有很长时间。深圳经济比较活跃,个人信贷也有很大规模,但是经常遇到涉及个人长时间甚至终身难以偿债的法律难题。”他认为,无论是深圳的需求,還是全国人大法工委和最高人民法院对深圳先行先试的积极态度,都有利于深圳率先出台该条例。
“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是健全市场退出机制、激发商事主体竞争力和创造力的需要,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需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破产法庭庭长曹启选说。
良好的法治环境也吸引着更多世界名企落户深圳。2020年8月6日,世界500强企业戴尔科技集团在中国的首个全新项目落户深圳。戴尔科技集团全球资深副总裁王利军说:“我们看好深圳公开透明、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深圳市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高度重视。接下来还会有一系列投资计划,我们对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充满期待。”尽管经济全球化遭遇挫折,但深圳却吸引了更多外商纷至沓来。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深圳全市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接近2000个,吸收合同外资近8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超4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
深圳市商务局投资推广处副处长鲁云帆介绍,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深圳,新设立企业数量不降反升,新登记商事主体237209户。其中,企业151144户,同比增长14.9%,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2020年,深圳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6%,增速居全国一线城市首位,净增企业16.2万家,商事主体数和创业密度继续保持全国城市首位,社会投资增长14.7%,民间投资增长22.1%,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7%,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增长37.6%。
除了法治化理念塑造的营商环境,“来了就是深圳人”的理念,更体现出这座城市的包容性。2019年,深圳市政府面向外来务工人员等开展补贴性培训26.5万人次,共发放补贴1.26亿元;2020年全市建设筹集公共住房不少于8万套,供应3.2万套;2035年深圳将建设筹集170万套住房、公共住房不少于100万套的发展目标。
脱口秀演员李诞曾调侃道:“中国其实有四个一线城市,但为什么总有人说逃离北上广?这会不会是深圳政府引进人才的一种策略?”玩笑话的背后,反映的也是深圳的多元文化和发展理念的吸引力。
改革是深圳不变的基因。不惑之年,深圳如何继续在改革方面破局,是全社会对深圳提出的问题。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从此,标志深圳又踏上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开始了从经济特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跨越和迭代。
陶一桃称,这意味着历史又一次选择了深圳,深圳又一次站在了改革开放的前沿和制高点上。改革开放40年后,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基本确立,很多面上的改革已经基本成体系,而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等更加深刻的领域改革,深圳应该继续走在全国前面,为全国层面的改革贡献出一些可以复制的经验。
2020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该方案围绕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科技创新、对外开放、民生服务、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等方面提出27项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陶一桃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大方面来讲,深圳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围绕上述实施方案进行。在她看来,富裕起来的改革比贫穷时的改革更加艰难,而现在的改革更需要敢闯精神和冒险精神,更需要民族担当和使命担当。
深圳市委原副秘书长、政研室(改革办)原主任乐正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些年,深圳的一些要素成本上升过快,造成了企业发展的成本压力,比如住房、物业、劳动力资源等要素。在今后的改革中,深圳应该更加重视控制要素成本上升过快问题。
深圳市市委书记王伟中表示,深圳依靠改革开放走到今天,依然要靠改革开放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更大魄力,就是走在前列、勇当尖兵的魄力,就是“杀出一条血路”的魄力,就是要敢闯“深水区”“无人区”;更高起点,就是要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改革,就是要从过去的跟跑、并跑向领跑转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