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心理配套效应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时间:2024-05-11

黄伟琼

【摘 要】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因此要想有效地对他们施加影响,使他们朝着教育者所期望发生的变化而变化,必须了解他们的心理。而心理配套效应正是揭示了由于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而引起的某种反应和效果的规律,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巧妙运用它,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配套效应;心理平衡;班主任

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家里寻找感觉,总觉得家具颜色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后来,狄德罗把这种感觉写成一篇文章,题目是“与旧睡袍离别的痛苦”。

一、什么是心理配套效应

200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把这种现象称作为“狄德罗效应”,亦称作“配套效应”。即,人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人在潜意识中存在一种“搭配”倾向。一旦面临与潜意识中的“搭配”不一致的客观环境,就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我们如果穿上华丽的服饰,行走在陋室里会觉得不舒服。人为了达到心理平衡,不断地追求与初始阶段被更新的事物相“配套”的事物或行为,整个系统最终在这种对“配套”的追求下达到一个新水平下的新平衡。

二、相信我可以配得上华贵的“睡袍”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心理配套效应可以带来好的结果,也可以带来不好的结果,这取决于所参照的“睡袍”的价值。有价值的“睡袍”可以促使我们为了与之配套而产生一系列好的或者对我们成长有利的行为表现,例如,让孩子做家长或弟弟妹妹的“老师”,孩子为了像个老师的样,就可能认真学习知识,以便更好地传授知识,行为上也会尽量地起到表率的作用。再如“你衣服穿得这么干净,书为什么这么脏呢?”“你人长得这么漂亮,怎么不讲卫生呢?”“你的字写得这么好,要是学习能像字一样好该多好呀!”等等诸如此类,都是很好地利用了心理配套效应。

在长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对每一个新组建的班级发表的例行讲话里,都有这么一段:

“你们都经历了入学考试的筛选,这次入学考试对你们的学习能力和基础水平做了全面的评估。因此,能够进入我的班级的,都是基础扎实、能力优秀或潜力巨大的成员。不仅如此,我对你们的档案做了考查,我相信被分到这个班里的,都是品行良好、为人正派的学生。你们过去的记录让我非常满意,我相信像我们这样一个由这样优秀的苗子组成的班级,一定会在将来的学习中创造出无数的惊喜!”

当遇到个别科目成绩优秀,但总体水平不均衡的“偏科生”时,我往往运用心理配套效应鼓励道:

“你看看你数学学得那么好,这表示你聪明,有悟性,那你想想,物理化学这样的副科能有什么问题呀!你现在只不过是缺少练习,投入的时间不够,或者是没有找到适当的方法。你要多和科任老师沟通,多和学得好的同学交流,老师相信你肯定能攻克这些小问题的!”

而在处理学生们的小毛病上,我也能如法炮制:

“老师读过你的作文,写得真的很好,很有水平!你想啊,这么好的一篇文章,再把字体写得漂亮一些,那可就完美啦!老师等着下一次你的进步哦!”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一次又一次地强调学生们之优秀,就是在给学生们贴上一个“优秀”的标签。由此,学生们形成的意识是:我是优秀的,是有潜力的;我是个好学生,应该能够做好。于是,为了与这种意识相“配套”,学生们努力地扮演自己心目中“优秀”的角色,并从一开始就相信:因为好的种子注定会收获好的果实,所以自己的努力也注定是有效的。当出于习惯而浮现以往的不良行为,或是自己在一次考试中,由于基础不牢而发挥不佳时,他们的心中便产生了强烈的不平衡感——我是一个好学生,而好学生是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的!这种不平衡感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更加刻意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最终在名义上和行为结果上实现了“配套”,也就最终成就了班主任对整个班级的成功管理。

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批评时也要避免使用一些“意气用事”的话。教师一旦在批评中使用了太多定义性的话语,如“你这孩子真是不可救药了”、“我这辈子就没见过你这么没脑子的学生”、“人蠢没药医,你等着留级吧”之类的语言,让学生们形成了一种“我肯定不成了”的信念,从而引发其将自己的行为与这样的不良信念相配套的不利倾向,甚至破坏了其本来具备的一些良好行为习惯,这对于学生的发展与教师工作本身,无疑都是非常不利的。

三、从一点一滴做起,送给“问题”学生一件好“睡袍”

从学生的成长过程看,无论是好的行为还是不良的习惯,都可以找到引起这一行为的一件“睡袍”。如果我们给孩子的是劣质的“睡袍”,那么,你就别想孩子的行为有多高尚。如果我们给孩子们的是有价值的“睡袍”,那么,孩子们会努力配之好的习惯。教师应为学生准备几件有价值的“睡袍”。

有一次,一个调皮捣蛋、不遵守班级纪律的学困生与某个品行、学习均较好的优秀生发生冲突或争吵,被我发现。按照学困生的“常规”认识和看法,自己必先挨批,必先受到呵斥,我必袒护优秀生。但是我却一反常规,采取“冷处理”,经过询问,搞清原委,分清是非,公正处理。结果这位学困生大为感动,一反常态,竞主动向我道歉认错;我则顺势利导,告诉该生:“其实你有很多优点,比如见义勇为、热爱劳动、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像上次由你发起的篮球比赛,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这些老师都是看在眼里的,老师正在考虑让你来当咱们班的纪律班长呢!你回去想一想,看采用什么方法能把班级的纪律管理得更好,想出一个方案给我好吗?”这位同学回到班级,为了像个班长的样,一改原来的恶习,不仅遵守纪律、关心同学,把班级管理得很好,而且课堂上也变得很活跃,主动举手回答問题,不会的问题主动提问,结果成绩很快提高了。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首先为学生旧的配套的“常规”认识中注入与之冲突的不协调的因素,动摇其原有的认识体系,然后顺势抛给他一件优质的“睡袍”——当纪律班长,学生为了与这件优质的“睡袍”相配套,就会以新的行为体系替换原有的行为体系,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的。

作为教师,你在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优质“睡袍”时,也要注意把握时机,适时处理。当你提供的“睡袍”使学生内心产生不愉快或者不信任的紧张体验时,要及时体察并予以淡化、化解。比如,当学生觉得你让他当纪律班长只是想让他收敛不良行为,而不是出于真正的信任时,他可能会出现抵触情绪。此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并表达对学生的信任,“任何人都可能犯错误,但这只是代表过去。你很有组织能力,相信你会把班级管理得很好”。

参考文献:

[1]裘美芳.给学生一件有价值的“睡袍”[J].中小学德育,2010(23):38-3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