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吴文江
《地理新课标》指出:地理知识的学习应作为认识现实世界,适应未来生活的经验准备;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来具体认识和理解。如何把地理教学生活化,开放地理教学,突破课堂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应是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面对当今中学地理课堂,缺乏生命活力,忽视甚至抑制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因此,从乡土地理的实际生产生活的课堂方面,研究如何改革传统教学中以技能传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构建学生生活实践和体验的空间,提高教学效率;并要在解放教师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将地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学会在学习中与人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让地理学习在生活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提出了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理念,也就是说地理课堂也要进行适量的乡土地理教育,才能使学生贴近生产生活实际,进而激发下和声学习地理兴趣。
乡土地理教材是展现本乡本土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是最生动、最直观的地理感性材料。在地理教学中注意联系乡土实际和进行乡土地理教育,积极运用乡土地理案例活化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原理和案例相结合,是高中地理新课程的一大特色,从“地理课程标准”及新教材角度看,案例既是教学的素材,也是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能力和增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乡土地理案例,既能延伸、拓展教材内容的配置。丰富地方课程资源,又能体现“地理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对地理实际问题的分析、探究能力的要求。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我国近代地理学奠基人竺可桢教授,1929年在他所发表的《地理教学法》一文中指出:“凡教学地理,必须自己知至未知,自儿童日常所惯于见闻之物,而推至于未睹未闻,自个人所受环境之影响,而推广及于社会全体,是故教学地理,开始必自本土地理着手。”这是符合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的。如果没有对周围环境中山川、村镇、农田、道路、天气变化等感觉经验,就难以形成抽象的地理概念。如果能够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巧妙利用乡土地理资料会有利于学生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爱乡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爱家乡,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使我们感到非常亲切,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建设成就来之不易,感受先人们的拼搏奋斗精神,珍惜前辈的劳动成果,并看到家乡社会主义建设美好的前景和存在的问题,今后自己应如何为家乡两个文明建设贡献力量。对学生来讲,如何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也需要通过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来培养、锻炼。
在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教学中,个人认为:应充分发挥本地教学资源优势,将乡土案例渗透在地理教学中可以使高中地理教学更加的贴近社会实际,贴近现实生活,切实提高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教师紧密地运用学生身边活生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进行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我在地理教学中广泛应用乡土地理教材。
一、在教学中紧密结合乡土材料,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地理事物或地理事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地理概念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抽象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直观性差,感受性弱,学生兴奋点不易激发。为此,必须引用乡土地理事例来阐述说明,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从已知到未知、从抽象到具体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
例如:在《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我先提问学生:我区新开发的工业区为何选址都在312国道沿线地区?学生对这个问题十分感兴趣,并很快答道:主要是看中312国道沿线地区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人流、货物的集散。
二、应用乡土地理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地理教材阐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空间距离远,具有全局性和典型性,而地理图表又是抽象的文字符号,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因为学生综合知识比较欠缺,抽象理论理解能力差,综合观察分析能力低。故此,教师必须运用乡土地理知识进行教学。使学生“由近及远”,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去观察、分析地理事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结合高中地理第八单元“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一节内容,我设计了《家乡河流的变化》案例进行教学:上课前一周的周五将围绕案例的5个问题印发给学生(①观察家乡河流的污染情况?主要有哪些污染物?②询问家长或年长的人,20年、10年前河流的情况?③观察并思考引起河流变化的原因;④针对目前的状况,你认为如何解决?你自己将怎么做?),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进行观察、调查、访问,收集各种信息资料,进行思考。在课堂上,因为有一手资料,学生们都有话可说,纷纷发言,相互交流和补充,教师再进行归纳、指导。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都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三、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增强爱国的思想感情
地理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实施德育的有机结合,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生动而又直接的活动。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乡土地理能把智育、德育融为一体,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教学之中。
例如:在《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教学中,让学生阅读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发展这一段内容后,向学生讲述:我县甘草店镇的形成是由于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由于商业的往来在历史上一直比较兴盛;解放后,312国道,甘黄公路通过;以及陇海铁路的修建,成为了我县的交通枢纽,促进了甘草店镇解放以来一直比较繁荣。但后来在二十一世纪馋柳高速公路修建,并没有经过甘草店镇,这样甘草店镇的经济就明显的缓慢下来。
这样通过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素材,深化“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发展”这一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这种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转化为对祖国的高度热忱。
乡土地理知识对于活跃地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等方面都是有益的。为野外实践活动的实现提供方便,此外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本乡本土的认识和热爱,唤起学生对家乡、对祖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和信心。所以,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要得到广大的认同和高度的重视。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将乡土地理素材合适的渗透到地理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过程。教师必须下工夫长期积累材料,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乡土材料的收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因此,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教学,应紧密联系本地实际、典型的乡土地理案例,开发、利用地方课程资源,使教学情景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恰当地应用乡土地理教材,不但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内容更易为学生理解、接受,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化地理课堂教学、深化重难点知识,从而极大提高教学效果。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课程理念下地理学科教学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号:LZ2016_140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