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时间:2024-05-11

马运超

【摘 要】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利于促进建立新的教学思想,更新体育观念,并通过素质教育传递,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体育价值观。对创新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研究,调查、分析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发现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策,为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丰富和创新现代体育教学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推动;动力

依据中共中央文件精神,现阶段我国各级教育部门非常重视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并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性政策法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本研究针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从创新教育理念着眼提出对策。

1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国家在体育教学上安排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十多年的体育课课时,并制定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系列法规文件。各高校在中共中央及教育部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组建学校的体育管理机构以及体育教师在职前和在职后的培训机构,并组织大量的专职研究者制定各种各样发展条件的标准,完善体育课程教学制度。但往往很多学生在毕业时就与体育告别,10多年的體育教学并没有使终身体育概念深入人心,也没有培养出体育锻炼的技能和良好习惯。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明显下降。

2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是引导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需要以高校体育为试验田、根据地,逐步探索出适合学校体育发展的路径。

2.1高校体育教材和教学内容陈旧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材大多围绕传授体育竞技技能编写,教学内容千篇一律、常年不变,没有体现出当今社会发展对体育教学培养真正需求的内容,与时代不符,实用性较差。另外,体育教材的编排多数以运动项目的单项教学和训练为主,脱离了现代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多数学生的参与需求。最后,教材的创编没有考虑到学生个性、特长和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依据教材知识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和锻炼习惯。

2.2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模糊

高校体育教学,首先就是要设定教学目标。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在实施中未能将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有机耦合,未能把学生的身体、心理、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未能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运动项目及运动理念结合起来,无法较好地实现学生个人的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高校应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来设定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的发展也应趋向于健康化、个性化和终身化。

2.3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老化单一

多年来,高校体育教学一直延用传统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配合着“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总结讲评”来完成体育教学工作。譬如,在准备部分中,体育教师大都采用热身活动,如慢跑、行进操、徒手操、双人操等。这种固定的模式一成不变,虽然达到了一定的锻炼效果,但会给学生带来枯燥乏味的负面影响,使其逐渐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这种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课堂结构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主体论的执行模式。这种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单纯传授技能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虽然教学过程看起来统一而规范,但缺乏学生个性和特长的针对性,很难实现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获得情感体验和愉悦身心的需要。

3高校体育教学对策

3.1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以转变教学观念为先导

高校体育教学必须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质量观,从转变观念入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摒弃机械重复、单调的教学方式,代之以充满情趣的创造性学习,把它作为开发人创造潜能的重要课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应从学生发展和素质教育着手,符合学生实际,合理地将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与充实。教学方法应力求符合学生的特点,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兴趣爱好及个性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另外,在制定体育教学目标时,应着眼于未来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具有短期实效性,又要考虑长远的效能,充分认识教学目标的多向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发展,并为教学方法的创新,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创造良好的氛围。

3.2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以教师素质为前提

高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因此,体育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来进行。具体来说只有实现小学、初中、高中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后,高等教育最高层次的教学目标才有可能顺利实现。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和运动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走上社会、实现社会价值的铺垫阶段。这是一个学生实现由个人价值向社会价值转变的关键点,因此,高校教师应传授并督促学生掌握终身锻炼方法,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其养成终身锻炼习惯,进而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

3.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以课堂改革为重点

改革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发现者和探究者,教学过程以学生的意义构建为核心,通过建立教学情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协作,与理论紧密结合的实践,使学生达到发现知识、理解知识的目的,并通过意义构建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生理改造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从能够学习到学习水平的提高。

3.4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积极改革对教学结果的评价方式,并且努力构建合作意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方面,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结果评价强调统一的考试与测评来衡量学生,这主要是成绩面前人人平等的传统教育观念,把被评对象置于一个共同的标准,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不仅应由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育学习评价,还应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并给教师提供评价依据,以便于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师对教材的选择、创编必须要达到一定的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体现时代特点,要在继承和发展传统的基础上吸收现代文化、融入本地本校特色,加强学习内容的创编和拓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体育的生活实践活动性、综合性、趣味性;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并且努力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体育综合素质。合作学习时首先使学生明白自己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必须承担的一份工作,这份工作对能否完成学习任务很重要,而且学习任务的完成要靠小组的共同努力,因此大家必须同心协力,个人不能游离于小组之外。使学生逐渐懂得怎样合作,然后逐步提高合作技能。

参考文献:

[1]史军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

[2]张启明.体育教学中学法指导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