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分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时间:2024-05-11

叶宗树

【摘 要】现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过程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是广大教育者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论述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主要措施,旨在推动小学数学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能力;方法

在知识激增,信息爆炸的时代。储存了多少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学会如何寻求和获得知识将更有意义。因此,小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高级知识的培养,而在于学习习惯的养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学习,终生学习的目标,让学生终生受益。自主探究学习法,作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理应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促进学生长远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特别强烈。”新实施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特性,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能动性,通过各种有效教学方式,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特别是探究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本文就结合笔者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句话道出了兴趣的重要性。长期的教学实践也证明,缺少学习兴趣是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实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目标。

1.教学前期: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育者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复杂的教学任务,最应该确立的就是教学目标。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育者就可以通过添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完成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习惯。教育者也可以通过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整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2.教学中: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

应用不同的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情感。但教育者要注意: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首先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究。一直为学生保驾护航,不但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也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1)导入法进行教学。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可以引起悬念,尤其是故事类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或者让学生产生代入情绪的导入方式,也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例如,笔者曾在“认识金钱”一课时,以求帮助的形式导入。“老师昨天买了一只钢笔,消费了5元钱;一斤西红柿3.5;消费一杯酸奶7.99,我给收银员50元,收银员应该找给老师多少钱?”

学生们对于此类话题较为热衷,积极回答问题。对于分、角、元的知识点的掌握,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得以掌握。

(2)问答法教学。教学法中的问答法是指,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教师问,学生答,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但问答法并不是呆板的,它需要教育者创新内容,改变学生固有的想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教育者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加入想要学生掌握的探究方法,促进学生学习。

例如,笔者在教授“三角形”时,我可以结合身边的事实提出问题:“我现在要走出教室,但是有两条路可共我选择。一是直接走出门,另一条是先走到第一排课桌后再走出门。

在没有测量的情况下,如何判断哪一条路比较近?”学生们在老师的问题引导下就会产生质疑:“不用测量怎么能证明那条路比较近呢?”而在思考后学生们会发现两条路线刚好组成了一个三角形,并根据三角形两边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得出结论:“直接走出门比较近”。探究是以怀疑为基础的,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效地推进探究式教学并令其产生正面的效果就要鼓励学生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翻转课堂教学。翻转课堂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能力,能够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总结和反思。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时,教育者要着重注意放开掌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笔者在进行人教版数学二年级“认识长度”的知识点的讲授时,就是采用这样一种方法。笔者在讲解了基本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分米”后,发给每一位学生一把小尺子,要求每一位学生测量一下教师里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有些学生选择测量自己的教材,有的测量自己的课桌,有的测量学生的身高。由于学生有时会测量超过1米以上的物体,学生发现使用“厘米”和“分米”为单位时,不容易表达出物体的长度。这时部分学生会主动查阅资料进行知识拓展;也有的学生由“厘米”和“分米”的换算中发现规律,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

教育者在进行翻转课堂时,一定要注意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尽量保证学生能在积极的氛围中进行探究学习。

3.教学后期:加强课外拓展

有一个奇怪的公式是:“5+2=0”,这个公式的意思是:教师在学校对学生进行5天的教育,但经过周末的懒散,学生的学习积累不但没有进步,反而下降了。要想学生养成探究的习惯,也要加强课后拓展的训练,让学生在放假的日子也能锻炼自己的思维,形成探究模式。

课后拓展的内容,一定要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更吸引学生兴趣,学生会积极完成任务,实现自我培养。

二、养成探究习惯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大部分数学教师都有一种通病——自问自答,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积累较少,另一部分也是由于教师不了解学生造成的。教师不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认知能力,以主观的思维看待学生的学习情况,势必会让学生产生负面情绪,不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

2.创设情境,生活与教学相结合

合适的课堂气氛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建立生活情境,可以加速学生融入课堂的速度。遇到与生活相关的情境,学生会产生好奇心,对情境进行探究。例如我在讲解“年月日”的知识点时,学生对比十分好奇。由于生活中频繁出现案例,学生对比理解能力较强,同时又对自己不懂的“闰年”等知识点产生期待,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选择自我探究,满足自身需要,培养探究学习的习惯。

3.团队学习,协作学习

学生在进行团队学习和协作学习时,也能锻炼探究能力。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中每个成员积极表现自我,进行思想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由于思想的不断交流,学生受到各方面的启发,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更富有活力。

总之,在小学生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培养探究能力。这种探究能力包括个人自主探究、团队共同探究和创新探究。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放开掌控,给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培养探究能力,促进探究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畅.在研究中自主发展在协作中提升合力——中关村第一小学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实践研究[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2009

[2]张明新.立足自主发展打造学校特色[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2009

[3]李青青.如何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05)

[4]宁文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2012(0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