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董春燕 康冬冬
【摘 要】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与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由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本土文化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陇西历史悠久,文化丰富,为校本开发提供丰富的资源。
【关键词】校本课程;课程开发;课程改革
校本课程的出发点和最终追求是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全面的发展 ;教师发展或是学校发展,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校本课程的主要作用在于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学生的特长。
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科学设计校本课程,优化学校课程的结构,丰富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提高学校课程的适应性,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施发展性评价,引导学生在众多课程选择中自行选择能够使其发展个性,开发潜能,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一、本土文化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
1.基于地方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提高了地方精神的挖掘
地方文化包括地方性知识和地方精神。它囊括了一个地区的生产、生活、社会关系、人文历史等的全部。基于地方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首先要学习地方性知识,这是认识、理解和吸收地方文化的重要内容。本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遗存、社会习俗既是本地民族智慧的象征,又是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它们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有其特殊的呈现形式,既真切生动,又“直接而朴质”,因而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因此,基于地方文化的校本课程,需要整合上述各方面的地方性知识及资源,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方性知识作为课程的内容,通过积极思考、深入分析,主动探索等方式获得对地方性知识的客观体认,从而为今后服务本地社会,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当然,在对地方知识的认识与评价时,应该注意从本地文化内部去考察而不能用其他文化知识标准去判断,“因为一种风俗的存在,必有其存在的道理,假如不能从这内在道理去看,就难免会有偏见或错误的评估”。
2.本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校本课程大多属于实践性课程。它不以系统知识为基本内容,也不以读书、听讲为主要学习方式,而是围绕学生需要研讨和解决的问题来组织具有多样性、动态性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调查研究、讨论探究等活动中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基于地方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通过活动、体验、对话等实践方式学习课程。基于地方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并不是教师编几本有关地方文化的教材,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地讲授就宣告了事。倘若如此,不但使课程变得索然寡味,与过去的乡土教材并无二致,而且,违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初衷与目标。基于地方文化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究和问题研讨,从而在学生的知识技能及情感态度方面获得发展。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指导学生通过对地方文化的学习、反思,探究与思考,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中,选择适合自己认知和理解地方文化及个性发展的方式,从而使自己保持不断对本土文化反省、追问及创新的意识。
基于地方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要建构具有个人意义的评价方式和发展性评价体系,把态度、情感、精神等方面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在评价主体上,提倡教师、学生、家长、地方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形成多元评价机制,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其中,学生间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尤为重要。这是提高学生对地方文化认知、理解及反思能力,增强地方文化认同的有效途径。
二、陇西历史悠久,文化丰富,为校本开发提供丰富的资源
陇西文化资源丰富,历代诗词琳琅满目,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陇西地处黄河最大支流渭水上游,即甘肃省南部渭水流域陇西盆地,自然地域开阔。渭水流经全境,境内山川雄壮,风光迷人。千年郡州治所,文化积淀深厚。古城中心坐落着建于宋代的威远楼,雄伟壮观,尽显千古雄风。“天下李氏出陇西”,陇西是李氏发祥、发迹、成长、繁衍、迁播之地,是天下李氏的“郡望”故里。陇西堂、李家龙宫等古迹闻名遐迩,是中华人文历史的精粹。在陇西地区,沿渭河南岸的黄土台地保存了许多仰韶文化遗址。这些遗址的分布从西到东,包括首阳镇的头山文化遗址、昌谷乡的梁家坪文化遗址、巩昌镇的张家坪文化遗址、文峰镇的暖泉山文化遗址等十多处。
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遗物丰富。有石器如石刀、石斧.石镞、石杵等;骨器有骨刀、骨针等。出土的陶器最多,如陶刀、陶环、陶纺轮、陶器皿等。陶器多属粗陶,其中彩陶表面红色,表里磨光,并有彩绘,如弧线三角纹、口沿单线纹等。尤其是尖底瓶的彩陶更为光彩夺目,造型独特优美,纹饰严谨,具有流畅感,充分体现了仰韶文化的风格和特征,它是彩陶中的瑰宝。齐家文化是新石器晚期的另一类型的文化,因最初发现于甘肃和政齐家坪而得名。齐家文化在甘肃境内的渭河流域分布较广。陇西地区发同有二十几处遗址,分布在渭河南北两岸的黄土台地上,包括首阳乡韩家坪、梅家咀,菜子乡沙家庄、牟家台子,巩昌镇周家庄,南安乡唐家坪,云田乡红上沟,文峰镇营盘坪。堡子坪等文化遗址。
陇西李氏,是李姓中最显要的一支。古时陇西亦称陇右,泛指陇山以西今甘肃省东部地区。秦汉时期设置陇西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
晋南朝之际,汉唐之间是我国士族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很多长盛不衰的名门望族,世代出将入相,地位尊崇,把持政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陇西李氏源自于颛顼孙皋陶之后,世为理官,到了周朝时文化名人老子李耳是孔子的老师。其后是秦国的司徒李昙长子陇西郡郡守李崇,李崇之次子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李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其子孙飞将军李广是汉朝时的重要人物。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国主。南北朝时陇西李氏高官累世不断,门第高华,与赵郡李、清河博陵崔、范阳卢、荥阳郑、太原王并为中原五大高门士族,到了唐高宗时颁布法令禁止这五姓七家自行婚娶。陇西李氏到唐朝时连续出了10位宰相。陇西李氏一支李渊灭隋,建立唐朝,开创了一个文化兴盛的伟大时代。到南宋郑樵编《李氏源流》时,“言李者称陇西”。
秦代陇西郡最早的郡守是李崇,后人尊他为陇西李氏的始祖。李氏成为陇西郡的名门望族是由李崇祖孙三代人创基的:李崇之次子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汉朝时,陇西李氏出了两位重要人物:飞将军李广及其从弟李蔡。李广孙李陵战败被俘降于匈奴,使陇西李氏在郡中名望下降。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皇帝。到了隋朝,陇西李氏已经是权倾朝野的望族。陇西李氏李渊灭隋,建立唐朝,奉李姓为国姓。丰富的陇西文化是学生成长的极好的校本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开发和运用。
在人受教育的历程中,人的成长表现为精神的成长,教育培养人就是培养人的精神,可以说,精神建构是教育的根本使命。通过体验,获取新的意义与经验,学生的理解与体验生活世界真正地关联了起来,学习内容真正转化为个人的知识,人类的生活智慧真正地转化为个人的生活智慧,历史传承的客观精神转化为学生的精神建构,使学生得以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实现人生的完整与统一,同时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价值和创造。
在教学中,老师会为学习者设计各种任务,但学生要结合教学目标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明确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达到各个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学生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学习,从而在学习内在推动力下,获得积极参与的情感,并能够进行自我调控,从而形成个性化学习策略。
注:此成果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为:GS[2015]GHB083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